诗曰:
绝壁云生映夕晖,
天聪洞里探幽微。
凌空悬梯攀孤险,
万里峰回任我归。
五月初一,雁宕山中晨露犹存,晨曦渐露。徐霞客与族兄徐仲昭相约,欲往天聪洞一探其奇险之景。此洞乃雁宕山中之奇绝处,高悬于绝壁之上,状若天耳,遂得此名。徐霞客素闻其名,心向往之,虽知此途艰险,然亦甘之若饴。遂谓徐仲昭曰:“仲昭兄,今日吾二人当往会此天聪洞,验其是否名符其实!”
拂晓,二人晨起着衣,整理行装。但见:晨雾氤氲漫山,鸟啼婉转林杪。两位豪杰整束待发,只待踏上历险之程。徐氏昆仲早行,沿曲折山路拾级而上。行至洞口,二人不禁驻步嗟叹。但见天聪洞高悬于峻峭之崖壁,宛若与碧空相接,云雾缥缈其间,恰似仙域。灵岩寺之若干僧众亦随徐氏兄弟前来观瞻。
徐霞客详加审视,见洞外有两圆孔,朝北则有一长洞。阳光透入其中,洞内光明澄澈。然洞壁陡峭如刀削,实无路径可达。
徐霞客与徐仲昭于洞口凝视良久,心内稍显焦灼。徐霞客叹曰:“此景虽美,然难以趋近探奇,岂不可惜?”徐仲昭闻之,沉思少顷,忽而双目一亮,道:“弘祖,何不取索梯以攀之?”
徐霞客闻之大喜,抚掌笑道:“善哉!吾当速下山取梯索。”二人遂转身下至灵岩寺,令仆从取来索梯,言索梯负于己肩,而后谓众人曰:“诸君,此行甚险,吾与仲昭兄二人往即可,汝等于此候之。”踏湿滑之山道,穿茂密之草丛,曲折迂行,将索梯搭挂于树,二人顺索梯至圆洞而降。
正当二人气喘吁吁抵至圆洞之下时,忽有一只山鹰于头顶盘旋,发出一声长鸣。徐霞客仰头而望,不禁慨叹道:“此鹰能够翱翔天际,吾等却要这般费力攀援,人弗如鸟,可叹也!”
徐仲昭闻其言,笑道:“弘祖此语差矣。正因艰难,我等登临之后,方能体悟到那般畅意。若为轻易可得,又有何乐趣可讲?”
徐霞客闻其言,顿时省悟,哈哈大笑道:“仲昭兄所言极是。我等这便开始攀援,瞧瞧这天聪洞中,究竟藏着何种奇景!”
正是:绝壁悬空天聪洞,壮士携梯欲登攀。艰险愈多心愈喜,只为一探洞中天。
徐霞客一行人来到圆洞脚下,举头仰望,但见洞壁高耸入云,恰似一道天梯直抵苍穹。虽说随行之人早已架起长梯,然梯长有限,尚不能触及洞口。徐霞客见此情形,眉头微皱,心中筹谋许久。
少顷,徐霞客眼中闪过一缕睿智之光。他对众人言道:“诸位,此处虽险,然天不绝人之路。”言罢,他取出随身佩刀,转身走向近处之树林。只见其挥刀砍来数枝粗硕之树枝,每一枝皆有成人手臂之粗。
徐霞客将这些树枝带回洞前,对众人释道:“这些树枝虽不及铁梯坚实,却可暂且行之。吾等当将其横插于岩壁之石缝中,作为踏足之阶。待攀至更高之处,再作他谋。”
众人闻其言,皆赞叹徐霞客之机智。于是众人齐心合力,将树枝逐一插入岩壁之缝隙中。徐霞客亲为试探每一根树枝之稳固程度,确保其能够承人之重,哪怕仅是须臾之时。
攀登始矣。徐霞客率先,众人紧跟其后。彼等先踏梯登至中途,再谨小慎微地踏上树枝。每一步皆充满危情,稍有差池,便可能坠入万丈深壑。当树枝渐不堪重负时,徐霞客决然取出绳索,巧然抛向上方,缠绕于更高处之突出岩石或树根之上。
如此这般,一行人在徐霞客之引领下,攀爬、休憩、再攀爬。每进一程,皆是对体力与意志之严苛考验。终于,在反复数次后,徐霞客率先攀至洞口。其即刻转身,伸出双手,协助他人登上最后一段路途。
待众人皆登上洞口,徐霞客方有空审视自身之状况。只见其后背已然汗透一片,双手因久握绳索而现出道道血痕。回首望向来时之路,见那险峻之岩壁,不禁心生后怕。
徐霞客乃深吸一气,对众人言道:“诸位,我等终是攀至此处。虽已筋疲力竭,但此乃探险之真谛。让我等稍作休憩,便继续前行,瞧瞧这洞中究竟藏着何般奇景。”
徐霞客方踏入洞中,便感一阵凉风迎面拂来。山风自洞口呼啸而入,携来阵阵清凉,须臾便驱散了方才攀爬之燥热。他深吸一气,只觉这山中之气清新甘美,令人心神俱爽。
徐霞客缓行向前,探身入内,举目四望。洞中景象令其惊叹非常。但见洞壁光滑似玉,宛如天工巧琢,于微弱之光下泛着柔和之光。头顶悬着无数石乳,恰似一串串晶莹之珍珠,静静垂落。洞中深处,钟乳石隐现不定,于幽暗中闪烁着神秘之光,恍若仙境中之宝石。
整个洞穴空阔敞亮,与徐霞客臆想中之阴暗潮湿大相径庭。脚下之石路平整坚实,仿若经精心磨就,每一步皆稳实有力。徐霞客不禁慨叹造化之神奇,竟能于这深山之中造就出如此奇景。
立于洞口,徐霞客回首望向身后,只见徐仲昭正在竭力攀爬最后一段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