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法华碑案(六)(2 / 3)

一品名臣 南山有台 1823 字 4个月前

姓当中,但又不像是来请命的普通人,每一个当中眼露凶光,满是杀意,见大局已乱,提刀直冲向李檀和陈平。

李檀立刻明白是有人想趁乱杀害朝廷命官,无论出于甚么样的目的。但这从天而降的死士又岂是一般人?刀锋利刃缠在一起,分不清血与光,具溶在昭昭明日当中,

陈平眼见两股不知哪里冒出来的势力缠斗在一起,一时惊了眼:“什么人!你们是什么人!都住手!住手!”

从纷乱的人群当中,李檀远远看见坐在轮椅当中的陈卓,淡着一双眼,无波无澜。

待至眼前的人一个一个倒下,死士回身看向陈卓,等到对方轻轻点了点头,这些人在顷刻间尽数退去。

只留下两个陈卓的近侍,将那挟持李檀的黑衣人以及他的弟弟押送到轮椅前。

李檀与陈卓对视片刻,心陡然颤抖起来。

李檀为家国锁住了心,捆住了身。他视陈卓为知己,皆因羡慕陈卓这双胜过云中鹤的眼睛——不为俗世所扰,不为外事所累。

日光正盛正暖,可此刻李檀只觉得背脊一阵发凉发寒。

是了。是了。陈三愿怎能是池中物?除了残废的一双腿,文韬武略,他向来不弱于人。

“李檀——!李檀——!”

李檀从恍惚中醒过神来,见岳渊不知从哪儿冲了过来,焦急地上下打量着他,急切地问着:“怎么了?你没事吧?”

李檀从地上站起来,几个士兵见状,赶忙将那受伤的士兵抬下去就医。

岳渊上前抓住李檀的手,再问:“李檀,你受伤了吗?死死人了你看”

李檀将他揽到怀中,遮住他的视线,不容他再看。

他用手抚着岳渊的脑袋,声音飘飘的,轻得好像不存在似的:“我没事”

陈平:“二弟,这是怎么回事?这都是些什么人?”

陈卓担心地一路跟来,却在人群当中发现混着很多手持兵刃的匪徒,脖子上都纹着虎头。

之前京都卷宗库里有过记载,云梁活动着一批虎头匪,常常在云梁作乱,现如今趁着官民相闹的空档,浑水摸鱼,想杀几个官,振振自己的威风。这样即便暗杀失败,也可直接将罪责推到暴/民身上。

远远的,陈卓答着陈平的问询,文然笑着,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头,温和得像块润玉,仿佛与刚刚李檀看见的不是一个人。

李檀牵着岳渊上前,吩咐擒着两兄弟的士兵说:“将这两人关到县衙大牢中去,由本侯和侍郎大人亲自审问。”

令下后,他带岳渊回驿站去,陈卓急着唤住他:“意桓!”

李檀脚步一顿,陈卓一时不知该如何解释,几欲张口都没能说出什么来,只干巴巴地问了一句:“你没事吧?”

“无碍。想必那人挟持你的时候,你已有了胜算,倒是本侯多管闲事了。”

那么多死士在侧,何需他李檀抖那些小聪明?

“意桓,你听我解释!”

不等陈卓再言,李檀就带着岳渊离开了。

移碑一事终因这场民丨乱暂且搁置下来。

关于此次民乱,县衙上奏朝廷的文书上言那些杀害暴丨民的皆是官兵所为,因有歹徒混在百姓当中,意图伤害陈侍郎和神威侯,不得不出手制止。

宣德帝回复的口谕中,只令神威侯和陈侍郎做好善后事宜,抚慰民意,尽快将法华碑移到宫中来。

陈平要提审赵敏行、赵敏言两兄弟,前来邀李檀同行。

那日挟持李檀的人就叫赵敏行。

赵家在云梁生息多年,虽不算是什么富贵人家,但也颇有些名望。赵敏行是个教头,凭着自家拳脚惩恶扬善、锄强扶弱,几乎云梁的乡民都沾过他的恩情;其弟赵敏言在衙门当差,为人虽怯懦了些,却也是个连蚂蚁都舍不得踩死的老好人。

有为赵氏兄弟求情的百姓,已在县衙门口跪上多日,请知县大老爷从宽处罚。

跪在街上的百姓被驱赶了又再回来,陈平看着,更是叫这赵氏兄弟两个气得牙根儿痒痒。

他陈平活了几十年,也没少遇见奇事,参与过奇案,这还是头一次被人耍得团团转。被人耍了也就罢了,如今抓到罪魁祸首,竟是连处置都不能了么?!

他将一腔怨气诉给李檀听,拍着桌子大叫道:“就凭他挟持皇亲国戚这一条罪行,本官现在就能要了他的脑袋!”

李檀不急不躁地笑了声,手下还在细细地给岳渊编着小辫子。

岳渊乖巧地坐在凳子上,这小半年,他个头儿窜得很快,往前李檀给他编辫子,他只要站好就行;现在要他坐着,李檀才不至于太费力。

陈平见李檀不作声,焦急得不行:“小侯爷呀,你也跟我去一趟,咱们好好治治那两兄弟!”

李檀哼笑道:“倒不必要本侯出手,三愿足智多谋,定有办法应对,陈兄可以去问问他。”李檀将小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