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声色,直到徐美人走到他身旁。
徐美人温婉一笑,轻声道:“陛下,夜色如此美丽,何不早些休息呢?”刘邦转过身,微微叹息道:“良夜再美,终究还是要面对明日的重重挑战。”
徐美人轻撩发丝,媚眼如丝,“陛下今日在朝堂的威风,妾身可是十分倾慕,也不知妾弟能否有幸效忠其左右,助陛下共襄盛举。”
刘邦心中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
他摆出一副深思的模样,说道:“你弟才学高,才能亦不小,只是”
话音未落,却突然止住,他笑着岔开话头,“不过这些,等来日再说罢。”
徐美人心中失落,却也不敢再多说,只得低头退下。
刘邦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昏暗的宫灯之中,心中不禁疑虑重重。
此时,郭躬从暗影中走出,轻声道:“陛下,方才您何不直接拒绝她,以免后患?”
刘邦摇摇头,神色坚定,“徐美人虽是小小嫔妃,但她交好朝中不少大臣,若现下驳了她面子,难免有所动荡。不妨先以柔制刚,待时机成熟,再作抉择。”
郭躬点点头,心中对刘邦的睿智深感钦佩。他俯首施礼,“陛下深谋远虑,臣尤感佩服。”
不远处,马谡也走了过来,他神情凝重,似乎还在思索白日的对话,“陛下,对于徐壕等人,需尽早拟定策略,以策万全。”
刘邦闻言,双目闪过一抹肃色,“徐壕之辈狼子野心,不可掉以轻心。马公所言极是,待得我安排得稳妥,必将不留后患。”
马谡微微颔首,两人心照不宣地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黄忠则在一旁默默聆听,他锤锤胸口感慨万千,“陛下重整河山之志,老臣自当不遗余力,定当奋勇护国。”
刘邦心怀感激,看向众人,“有诸位共襄盛举,邦实是幸事。凯旋之时,我等共饮庆祝!”
伴随着众人的笑声,刘邦深知,真正的挑战仍未开始。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远方,那是他要迎接的大好河山,也是他将铸就的宏图伟业。
蜀汉的未来,仍将由他亲手开创。
宫灯摇曳,宫殿内静谧无声。刘邦独坐在案前,手中捧着一卷竹简,目光却并未在字迹上停留。
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旋着徐美人离去时的背影。
虽说仅是一场试探,背后的暗流却让刘邦感到不安。
“陛下,”郭躬在暗处走出,语气比往常更显郑重,“徐美人虽位微言轻,却不可小觑。许多大臣看来与她交情匪浅,如今到底如何应对,还望陛下明示。”
刘邦放下手中的竹简,沉稳地说:“现下还不到摊牌的时候。微风起于青萍之末,正如你所说,处理此事需再深思熟虑。”
郭躬微微颔首,正欲再开口,只见黄忠步伐急促地走入殿内,脸上挂着少见的凝重。
“陛下,方才得知,徐壕又在朝中暗地散布谣言,言蜀汉国势已竭,动摇人心。此事恐怕不容拖延。”
话音落,刘邦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道:“如此大胆,看来是时候采取行动了。黄忠,你即刻安排撤出策略,务必小心。”
“臣明白。”黄忠心怀振奋,对刘邦的果断一向敬佩不已。
他顿了顿,坚定道:“老臣愿随陛下共排万难,绝不退缩。”
刘邦点头,看向郭躬,“今日之事,关系成败,必须小心布局。郭躬,你需保证计划万无一失。”
正当安排初定,姜嗣携卷帛快速入内。
“陛下,”他向刘邦行了一礼,“事关重大,姜嗣愿领命护送百官撤离,以确保朝堂平稳过渡。”
刘邦目光炯炯而含赞许,“姜嗣,你敢于请命,果然不负我望。”
夜色愈深,却无碍殿内的紧张。
刘邦站起身,凝视着众人,沉声说道:“当下情势虽严峻,只要我们齐心合力,必能度过此劫。即便风暴袭来,蜀汉之船,亦能依旧乘风破浪。”
众人的目光纷纷聚集在刘邦身上,彼此充满了默契与信任。
在这阴影的笼罩下,刘邦却似乎领引着一抹曙光。
这场非同寻常的变局,也预告着意犹未尽的未来。
在刘邦下定决心出城迎击敌军后,殿内的气氛愈加紧张。
微风拂过,透过敞开的窗棂,带来夜晚特有的寒意。
刘邦把视线从窗外缓缓收回,转向黄忠和郭躬,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诸位,时不我待,”刘邦沉声道,“黄忠,你与我同去,务必确保摧毁敌军的云梯,这才是稳固军心之策。”
黄忠一拱手,豪情万丈地应道:“陛下放心,老臣定会竭尽全力!”
郭躬则依旧眉头紧锁,略显忧色地劝诫:“陛下,此事非同小可,您万万要三思。敌军势力庞大,出城迎击危险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