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只有山云县的百姓才能买到平价盐,因此大家对外地人都很防备,但凡见到个生面孔,都十分警惕,生怕有人打他们盐的主意。
这就导致了隔壁县派来打听消息的人出师不利,有一个还险些被抓住送到县衙。花了很长的时间也没能弄清楚山云县的盐从何处来,对于闻九霄的来历也只知道是从京城来的,家里很有权势。
不过,沮丧的时候阴差阳错倒是揭开了土匪团灭之谜。
闻九霄刚到山云县不是端了两个土匪窝吗?两个多月后当地官府才发现他们辖地山上的土匪没了,非常震惊。县令还亲自带人上山查看了,里头空荡荡的,歪倒在地上的断腿板凳上落了一层灰尘,门框和窗框布满蛛网,久未有人的模样。
土匪呢?哪去了?换地方了?不像。
仔细查看,有些地方还能看出暗红,甚至发黑的血迹。
是他们自己人起了内杠,还是两伙土匪火拼了?那也不至于一个人都不剩吧?
县令倒是也想过是不是碰上硬茬子被收拾了,但很多又自己否定了。这两处山上的土匪都有百十人,过往的商队可没这么大的本事收拾了他们,就算有,这么大的动静,他不可能不知道。
沙池县的土匪,托那家客栈的福,半个多月便有人发现客栈空了,掌柜的和伙计都不知所踪,觉得很奇怪,当作新鲜事说了出去,然后传到了县衙。
曲玉河等人知道客栈的底细呀,派人查看,不仅那家客栈空了,连带着山上的土匪也没了。至于怎么没的,几个月了也没查到点线索。
官匪勾结嘛,肯定彼此都面熟,这不就被人认出来了吗?
好家伙,他们查了好久的土匪原来都在山云县,一个个戴着脚镣在那开荒呢。
悬桉终于破了!
几个县令可气坏了,暗骂闻九霄不是个好东西,你弄平价盐也就罢了,居然把手伸向别人的辖地,这不是插手别县的政务吗?
活脱脱的挑衅,这口气不能忍,绝对不能忍。几人一合计,狠狠地在知府大人那里告了闻九霄一状。
闻九霄早就防着呢,在山云县出现暗戳戳打探消息的生面孔时,他就给派人给知府大人范怀亮送了文书,随行的还有两车精盐。
大半年了,银子也赚得差不多了,海水晒盐之法也该往上报上,现在时机刚刚好。
范怀亮看了闻九霄的文书,那是大喜过望啊!海水晒盐,这是多大的功劳呀!说一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都不为过。虽然不是他搞出来的,但闻九霄是他下辖的官员呀,山云县做出的成绩,他这个上峰也有政绩。
这位小闻大人果然能干,才去山云县半年,就有了这样的功绩,真不愧是世家子弟!
更令范怀亮感动的是闻九霄会做人,人家家里是候府,做出了政绩有的是门路上达天听,完全可以绕过自己这个上峰。
可人小闻大人却把这么大的功绩具以文书报到他这里,让他来写折子往朝廷报,很明显这是给他分功劳呢。这样的下属谁不喜欢?
大气,有胸襟,能处!
何况人家还送了两车精盐,一车给他的,一车留给他往京城送的。光上折子可不行,得有实物左证呀!
再看文书上写到的山云县内推行平价盐,范怀亮是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小闻大人豪门出身,自然不缺银子,缺的是名声。人家愿意体恤百姓,以获取好的官声,有什么可质疑的?
有闻九霄的这份文书在前,那几个县令联合告状,范怀亮还真没放在心上。他心里还埋怨他们事多呢,有能耐也做出政绩让治下百姓过上好日子呀,还嫉妒别人有本事,这算什么?
再说了,人家帮着你们剿匪还不好?都没问你们要剿匪的银子呢,你们还怨人家多管闲事?那些土匪,祸害了多少无辜的百姓和商队了,这么多年了,你们倒是剿匪呀!
以为他不知道他们的心思吗?不就是眼馋小闻大人从土匪窝拉走的金银财宝吗?那是人家的战利品,他这个知府都还没眼红呢,你们眼红个什么劲?
范怀亮虽是上峰,但他也不想得罪闻九霄。一是闻九霄刚给他送了政绩,他对他的印象好着呢。二是明知闻九霄有后台,他不愿也不敢得罪。
但明面上他也不好太偏袒,和稀泥呗,“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几个县令言之凿凿,一口咬定就是真的,一致要讨个说法,求知府大人主持公道。
范怀亮只好请闻九霄过来,共同解决误会。
闻九霄也很给面子,接到消息就动身前往府城了。除了带着卓正扬,还带了一支五十人的护卫队。
这支护卫队一半是他从京里带来的人,一半是在山云县本地招的人,其中就有翟有贵和张巡检。用闻九霄的话来说,就是带着他们去见见世面,长长见识的。
一行五十二人全都骑马,杀气腾腾地直奔州府而去。
一到府衙,就把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