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指鹿为马(2 / 3)

救世秦皇 尘心追月 1878 字 2个月前

寡人要你们做的第一件事,是帮寡人仿制几个陶俑。”嬴政说道。

“敢问王上,是何样的陶俑?”景凡问道。

有了九鼎的经历,对仿制一事,大多的工匠都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便夸下海口了,心中都少了几分底气。

嬴政并没有直接回答景凡的问题,而是将李斯拉了过来,说道:“这位是寡人的先生,名叫李斯,以后便由他来安排众位日后要做的事。”

景凡拱手说道:“那便有劳先生了。”

“景大哥不必客气。”李斯说道,“那便随吾走吧。”

李斯带着众工匠向嬴政请辞,离开了王宫。

李斯提前盘下了一个西城门外的窑厂,那些兵俑,也被李斯安置在这里,这些工匠,便会被安排在这里。

其实上一波,也就是正在修建古承宫的那批工匠,嬴政便想这样做,让他们脱离吕不韦的控制。怎奈吕文、吕武一直在监工,只好等工程完毕之后再说了。

送走了众工匠,嬴政回到了书房的内室。

打开暗格,拿出了那本《农粮经》,仔细研读起来。

《农粮经》有一些文字,嬴政是看得懂的,但大部分文字与秦字不同。看不懂的字里面也有与秦字很相近的,但只靠猜测,显然是不行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导致了商朝或者更久远的文字,逐渐演化成各国带有不同地域特点,在局部进行小范围传播的文字。

秦文也不例外,经过几百年的演化,形成了很多秦国独有的文字,而嬴政所学得的,正是这种演化之后的文字,这部《农粮经》,以及《易经》中的文字,才是真正的华夏文。

文字的统一,势在必行。

因为文字的不同,将会造成文明传承的不同。各国之间无法用文字进行正常交流,久而久之,则会真正的变成几个陌生的国家,华夏必然分裂。

打定了主意,嬴政将《易经》上部也拿了出来,然后整理了一下书桌。

嬴政走出门外,命赵高去取一些绸缎。

不多时,赵高捧着两卷白色的绸缎交给嬴政。

嬴政拿着绸缎进了内室,然后打开,将绸缎铺在书桌上。

嬴政在绸缎的最上方横着写上了秦、楚、赵、魏、韩、齐、燕,周几个字。然后按照发音的顺序,将秦国的所有文字都竖排地写在了第一排,也就是标有秦的下面。

嬴政要做一个华夏字库,这样不管哪国的某个字与《易经》中的某个字对应上,他便会根据这个字库的表格找到相应的秦文,从而了解这个字的各国写法,以及所对应的上古符号。

看起来繁琐,但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案。

这一写就是两天,除了吃饭,睡觉,嬴政都在忙于此事。

这一天,刚用过早膳,赵高便从外面走进来,拱手说道:“王上,奴臣见王上忙碌了两天了,不知奴臣有什么可以代劳之处,以替王上分忧。”

嬴政想了一想,说道:“寡人这两天整理一下秦国的所有文字,是按发音排序的,还有一小部分没有弄完,你替寡人补上吧,然后核对一下有没有遗漏的文字。最后,将赵文的那一排,对应前面的秦文,写好。”

赵高拱手说道:“奴臣遵王命。”

与《易经》比对的部分已经完成了,如今只是完善华夏字库便可,所以这个工作,让赵高完成就行了。

这时,从外面走到门口一个小太监,拱手尖声说道:“禀王上,南苏公主请见。”

“哦?快快有请。”嬴政急声说道。

嬴政几天不见南苏公主,有些想念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嬴政想起了上次南苏公主说送消息回楚国的事,想必是有眉目了。

南苏公主迈着婀娜的步伐走进外门,深情款款轻身一拜:“南苏见过王上。”

“公主不必多礼。”嬴政上前将南苏公主扶起。

面对未来的夫君,南苏公主的脸上泛起了一丝娇羞,轻声说道:“王上,南苏此次前来,是有事禀告。”

“让寡人猜一猜,是何事。”嬴政故作思索的表情,“可是你父王有所回复?”

南苏公主点点头,说道:“王上猜的没错,父王回复了消息。”

“不知楚王,他怎么说的。”嬴政问道。

“父王痛骂了魏国的不义之举,还要发兵征讨魏国。”南苏公主说道,“后来听说王上已经派兵出征,便消了些火气。”

嬴政笑着点点头,楚王的反应在他的意料之中。

南苏公主接着说道:“父王还说,楚国大军随时在楚魏交界进行策应,若秦国胜,则按兵不动;若秦国败,则出兵阻击,最起码,也要保证长安君的安全。”

“这样也好。”嬴政说道,“请公主在这里等寡人一下。”

说罢,嬴政起身进了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