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太子的教育(1 / 2)

李玉鼓励道:“你们都是家乡的希望,学好技艺,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家园。”

随着时间的推移,洪水退去,百姓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感激不已的百姓们自发地在村头搭建了一座小小的“感恩祠”,以纪念李玉的恩德。

在离开江南的前一天晚上,李玉再次召集了众人,分享他即将离开的消息。

乡绅代表站起身来,深深地鞠了一躬:“李大人,江南永远不会忘记您的恩情。”

李玉感动地说道:“是大家齐心协力,才渡过了这次难关。希望你们继续团结,共同建设更美好的家园。”

在准备启程回京的前夜,李玉再次提笔写信给宋明月:

明月吾妻亲启:

江南事毕,百姓安定,吾心甚慰。此间百姓善良,吾有幸为之谋事。已收皇上褒奖,赈灾工作得以圆满。

明日启程回京,约莫数日可至。盼与汝、悦儿早日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愿君安好,盼我归来。

此致,珍重。

夫李玉

———

写完信,李玉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次日,李玉准备启程回京,村民们聚集在村口送行。

那位年迈的村妇特意带着孙

子来到李玉面前,递给他一只亲手编织的草鞋,含泪说道:“多亏了李大人,我们才有今天的安稳日子。这双草鞋是我唯一能表达谢意的东西,希望大人一路平安。”

李玉接过草鞋,眼中泛起微微的泪光。

他感受到百姓的朴实和真诚,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民服务的信念。

在马车缓缓驶离村口时,李玉心中默默誓言,无论身在何处,他都会竭尽全力,造福一方百姓。

回到京城的那天,李玉一进门便看到小悦儿迎了上来,扑到他的怀里,“爹爹,我好想你!”小悦儿撒娇地说道。

李玉一把将女儿抱起,心中充满了温暖:“爹爹也想悦儿。”

宋明月站在一旁,微笑地看着他们。

“相公,辛苦你了。”宋明月轻声说道,眼中满是关切。

李玉握住她的手,心中默默感激。

“不辛苦。”

然而,李玉的归来并未意味着风平浪静。宫中局势依然复杂,太子的教育问题仍旧是个难题。

尽管慕卿表现出了对学习的兴趣,但他毕竟年幼,而宫中的权力斗争却从未停止。

每一个与太子有关的决定,都可能引发朝中各派势力的角力

次日,李玉受命前往太子书房,与慕卿一同探讨治国之道。

书房内,慕卿正埋头于一卷史书,见李玉进来,立刻放下书卷,起身施礼:“李大人。”

李玉微笑颔首,走到慕卿身边:“太子殿下,近日读何书?”

“《资治通鉴》。”慕卿答道,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很好。”李玉点头称赞,“治理国家如同修身齐家,需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慕卿认真地点头:“李大人,您在江南的赈灾经历让我明白,治国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亲身实践。”

李玉对慕卿的洞察力感到欣慰:“殿下所言极是。治理国家,需体恤民情,方能赢得民心。”

二人就治国之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李玉发现慕卿不仅聪慧,而且有着一颗善良而坚定的心。这让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然而,宫中的局势并不因慕卿的努力而平息。太子的成长引起了一些权臣的不安,他们试图在皇上面前挑拨离间,暗中推动自己的势力。

某日,李玉接到密报,得知有一股势力正在暗中策划,以削弱太子的权威,以给皇帝塞女人。

他立即前往

宫中,面见皇上姬宴礼。

御书房内,姬宴礼正在处理政务,见李玉前来,示意众臣退下。

“李卿,有何要事?”姬宴礼直接问道。

李玉不敢怠慢,将手中的密报呈上:“皇上,臣收到密报,有人企图挑拨太子与皇上之间的关系,意图不轨。”

姬宴礼眉头微皱,接过密报仔细阅读。他面色凝重:“这些人真是胆大妄为,竟敢如此行事。”

“皇上,太子殿下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若受此影响,恐将动摇国本。”李玉语重心长地说。

姬宴礼点头,眉宇间展露出一丝疲惫:“李卿所言极是。朕会加倍警惕,确保太子的安全。”

李玉告退后,心中依然难以平静。

此后,李玉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太子的教育上。他不仅传授治国之道,还教授太子如何识人辨人,防范小人。

慕卿在李玉的指导下,逐渐成熟稳重。

他在处理朝务时,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胆识,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