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精彩鉴定(2 / 3)

相宝 炎宗 1904 字 6个月前

不懂鉴定的人,肯定会吐槽,尼x的说这么多?最后来一个无法依据这些记录和生平来考证!那你说他什么用?

譬如,贾文东身后的林嘉义和罗查理,两人悄悄退后几步,不知道在私聊什么。

卢灿却听得津津有味!

鉴定的本质,就是肯定和否定。贾文东所使用的就是现代鉴定法则中的“否定鉴定。”

“我从泥料的细密度着手。”

“行业内众所周知,明代制壶陶土的筛选,用的是双层筛,筛选出来的五色土非常细密。但随着清代的大量开采,宜兴的五色土急剧减少,制壶师傅不得不放低标准,使用一层密筛。看起来影响不大,但两者在成壶后还是有细微区别。”

他指了指这把壶,“这把壶的五色土虽然也是精选,但依旧是一层密筛,感觉上和双层筛有点差距。”

他终于说出第一个鉴定论据——壶料的细密性。

如此细小的颗粒,竟然能靠手指感觉出来?在常人看来,实在是不可思议!

不过,卢灿可不会这么想,玖宝阁传下来的《金石秘录》中,有很多鉴定方法,都是要靠手感。譬如他赌石时所用的方法。

他的这句鉴定论据一出,裴姓老者和那中年男人,面色灰败。

清代帅选出来的泥料,无论如何也不会成为明代沈子澈手中的制壶材料。

“会不会……会不会,明末时……宜兴的五色土已经开始枯竭?”那中年男子仍然抱着一点点期望,以他自己也不相信的口气询问道。

贾文东神色不变,继续说道,“裴少提到的这个问题,我在鉴定时,也曾经想过。”

这下,那中年男子,如同泄气的皮球,呆呆的靠在沙发上。那位裴姓老者,嘴巴抿了两下,手有些颤抖,不自觉的抓紧沙发

扶手。

这两人看起来应该不是骗子,极有可能是真不知道祖传下来的老物件,竟然是赝品!

贾文东马上说出自己的第二个证据,而这份证据,将这对父子的希望,彻底浇灭。

“紫沙壶起于明代,也兴盛于明代,但制壶工艺真正成熟,却是在乾隆朝。”

“明代制壶,有九器,分别是顶柱、尖刀、片刀、独果、尺、木拍、蓖只、复只、滴棒这九种主要制壶的工具,又称为制壶九宝。”

“乾隆帝爱紫(石少)壶,臣子文人纷纷效仿,制壶工艺也因此有很大改进,所用工具中添加了线梗和明针这两种。”

“线梗是用来干嘛的?”

他右手拿起那把壶,右手指了指底面和壶口,“是为了治坯切泥用的。而明针有什么用呢?只用来剔除半干坯中突起的颗粒,还有就是刺壶表花纹用的。”

“这件壶具,虽然主要使用片刀与刻刀,但依旧能发现使用线梗和明针的蛛丝马迹。”

他看了那位中年男子一眼,“现在,你还觉得这把壶,是沈子澈的作品吗?”

太精彩了!

这就是完美的否定鉴定法!

卢灿这一刻都想鼓掌,可惜看看裴氏父子那如丧妣考的脸色,忍了!

他学过壶具作伪,但还真的不清楚,明针和线梗,竟然是清代以后才出现的。

又学一招!

贾文东的话并没有说完,他喝口茶水,继续聊道,“这把壶应该是清末民国初年的作品,本身是一把好壶。”

“我不建议东翁您收藏的原因是,这把壶我推断不出来究竟是出自何人之手。”

罗桂祥钟爱壶具收藏,更爱壶具背后的文化故事和名人效应。对这样一把没有作者的壶具,他还真的看不上。

他赞赏的对贾文东点点头。

裴姓老者眼皮耷拉着,无精打采。那中年男子,面色白得吓人,言语哆哆嗦嗦,“敢……敢问贾大师,这把壶……能值什么价位?”

贾文东沉思片刻才说到,“这把壶……虽然不是沈子澈所做,但依然是一把精品壶,有些年头,在香江,售价五到八万之间,是合理的。”

“啊……才这么点?”那中年男子如同被阉割

的公鸡,嗓音都尖锐起来。

卢灿心头一动,自己不是愁着没好壶吗?这可是师门作品,极有可能是北派张博驹张老的师傅亲手制作的!

买回去,好好琢磨!

他很快打定主意,看着这套茶具,眼睛变得火热起来!

这时,罗桂祥站起身来,笑眯眯的邀请,“老裴,中午一起喝点?”

如果交易成功,估计这位裴老有心情,可现在……

裴老在儿子的掺扶下,站起身,面色尽管很难看,但依旧对罗桂祥客客气气。

“今天丢脸了!就不在这里叨扰,唉!”他一声长叹。

卢灿赶紧走到罗查理身边,“罗叔,您知道他们为何要卖这套茶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