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启奏陛下,洪武三年,洪武十四年,朝廷都组织全国进行过土地清丈工作!
此事琐碎繁杂,动用人力物力巨大,并且,清丈过程中还极易引起民怨!
当年便搅得地方苦不堪言。
若无必要,实在不该频繁丈量!”
朱元璋翻着奏本,轻哼一声道:“如今青州兖州的事情咱都已经交由鲁王自行做主了,是否有必要重新清丈不是朝廷说了算,更不是你户部茹尚书说了算!
而是鲁王府说了算!
这件事还要咱反复跟你强调吗?”
茹太素苦笑一声,道:“若只是清丈土地便也还算了!
可是,臣听说这一次鲁王殿下清丈土地,还要将兖州、青州两府的土地重新登记造册!
之前的田契全部作废,一概以这一次土地清丈所得来的田契为准!
若是如此,我户部之前所存的底子也就跟着作废了!
臣以为此事如此鲁莽实在不妥,还请陛下及早阻止!”
朱元璋皱眉道:“咱看也没什么问题!土地清丈,顺便重新登记造册,自然也是为了防止那些大户借着土地清丈的时候,将自己的田产挂靠到其他人的名下,以此来躲避朝廷税赋!”
茹太素叹口气,道:“启奏陛下,可若是如此做了,岂不是清丈的官员说这块地是谁的,便是谁的?
这其中的纠纷,只怕扰民甚多!届时流氓无赖,城狐社鼠作乱,两州百姓何其无辜,要遭此大劫?
何况,田契是何物?
我大明便是连前朝田契都承认!
而如今,鲁王府一句话,这些田契便作废了!
这这不是要闹乱子吗?”
朱元璋听罢,眉头紧皱。
不过,还是摇头道:“茹尚书!咱说过了!朝廷已将兖州、青州两处的全部政务都交给鲁王府了!户部没有必要再过问!你退下吧。”
茹太素看着朱元璋却是丝毫不惧。
年轻时,他便在户部身居高位,做到了侍郎之职。
若是他循规蹈矩,只怕早十年就做到尚书了!
然而,年轻时候的他尚且敢顶撞朱元璋,甚至朱元璋不喜欢长的奏章,他偏偏每一次还是要长篇大论,最终挨了板子,还被黜落到了地方做小官。
后来成了闲散官员,依然不改其本色,还是个又臭又硬的角色!
现在当了户部尚书,茹太素又岂会轻易退缩?
此时,朱元璋虽然让他退下,但茹太素站在原地纹丝不动,反而看向朱元璋反问道:“陛下,若如此说来,不知这青州兖州两府还是不是大明的土地?
鲁王藩地,是否就真的如此自成一国了?”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全都惊惧不已!
所有人都望着茹太素,满脸震撼!
虽然老朱鼓励官员勇于言事。
但那也仅仅是鼓励官员们按照他的心意去弹劾朝中的重臣勋贵。
可从来没有想过是鼓励他们跟皇帝作对!
君为臣纲!
你们这些当臣子的,还想反了天不成?
多年以来,老朱也是真的敢杀敢砍,那么多文官都是一言不合就处死,导致如今,不要说敢于当面顶撞老朱的了,便是敢怠慢老朱旨意的官员,都没见过!
然而今天,茹太素却大胆地站出来了!
朱元璋看着茹太素,一时间满脸怒容却发作不得。
老实说,他对茹太素本人的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
郭桓案爆发之后,户部换了一个尚书,一个侍郎,以下的员外郎、郎中,乃至于各司主事全都被处死不少。
整个户部几乎陷于瘫痪。
这茹太素,做事能力极强,雷厉风行,很快就填补上了相应官员空缺。
同时将户部诸多事宜打理的井井有条,很快就让户部从瘫痪状态恢复了正轨。
单论这一点来说,朱元璋都觉得自己慧眼识珠,任命了一个贤臣、能臣!
但眼下,茹太素如此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顶撞自己,也确实让老朱下不来台。
最关键的是,茹太素说的还十分有道理!
这鲁王的藩地就算给他再大的自治权,归根结底也是大明朝的!
总不能说给了他自治权,朝廷就再也管不着了。
朱元璋沉默片刻,道“鲁王到了年底,是要向朝廷缴纳300万两白银的!如此,朝廷便是失了两州之地的收入,也还是大赚特赚,茹尚书,伱又何必如此执着呢?”
茹太素强硬道:“回陛下!臣为大明谋一世,而非一时!
300万两银子是不少,但大明朝万世基业与之相比又如何?”
这话说出口,朱元璋也沉默起来,良久,他无奈道:“此事,容咱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