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厉兵秣马,进京救驾(1 / 2)

半月后的清晨,阳光映照在一位位飞熊军士兵身上,三千兵马已整装待发,准备会师洛阳。

然而,此刻的董卓却静静地坐在太守府内,焦急地等待着董旻的来信。他双眉紧蹙,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和期待。

就在这时,郭汜站起身来,声音洪亮地对董卓说道:“主公啊!当下咱们军队士气正旺,正是出兵的绝佳时机!若再拖延下去,恐怕会错失良机啊!”

董卓缓缓抬起头,看了一眼郭汜,轻轻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说:“别急,咱们现在已是万事俱备,只欠缺一封关键的信件。”

众武将听闻董卓所言,皆是一脸疑惑。他们相互对视,心中暗自思忖:“主公所说的信件究竟是何物?”

“主公,你口中的信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董卓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停留在说话之人身上。经过一番思索,他突然想起此人正是自己的亲信之一——牛辅,而且还是自己的女婿。

“牛将军稍安勿躁,这封信件今天应该就会送达。待它送到之后,诸位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缘由。”董卓镇定自若地回答道。

众人听后,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也不好再多问。

忽然,一名士兵急匆匆地跑进来,单膝跪地,双手将一封信高举过头,“报!董旻将军的信到了!”

董卓迅速起身,接过信封,迫不及待地拆开阅读。他的脸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众人见状,心情也愈发紧张。

读完信后,董卓将其递给了身边的李傕,“你们都看看吧。”李傕等人传阅完毕,脸上纷纷露出惊讶之色。

“没想到何进竟然如此狠毒!”郭汜愤怒地说道。

“幸好我们提前得到了消息。”李傕庆幸地说。

董卓深吸一口气,“如今局势已然明了,我们必须立刻行动!”

他转身走向地图,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传令下去,全军即刻出发,挥师洛阳!”

此时大军浩浩荡荡从河东郡安邑县南下,董卓骑马翻过了中条山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迈之情,不由感慨。

“奇峰霞举,孤峰标出,罩络群泉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顶。”

李儒听到董卓如此描绘中条山,不禁对其赞叹道:“主公真是好雅致,如此文采斐然,远胜那些世家大族子弟。”

董卓听了李儒的夸奖,只是嘿嘿一笑,谦虚地说道:“不过是一时感触罢了,哪能比得上你们这些用脑子谋略的谋士啊!”说完,他还轻轻摇了摇头。

李儒听了董卓的话,眼神向远方瞥去,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然后他回应道:“主公过谦了,像这般生动贴切的词藻,我等谋士确实难以企及。”

然而,董卓心里却暗自想到:“哼,就凭你小子的文笔,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句子?这可是后世郦道元所描绘的中条山景象。”

不过,董卓脸上并未表现出这种不屑,反而哈哈大笑起来。

拍了拍李儒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文优啊,你可千万别这么说。虽然其他谋士或许写不出这样的词句,但你的才能却胜过他们许多啊!”

董卓深知李儒的智谋过人,在很多关键时刻都能给他出谋划策,所以董卓对李儒还是颇为器重的。

二日后大军翻过中条山,准备前往茅津渡,而要南渡黄河,然后沿崤函古道东进洛阳。

董卓站在舰船上,极目远眺,只见滚滚黄河水奔腾咆哮,气势磅礴。

宽阔的河面上,将近十只船只如箭般穿梭其中,破浪前行。

船上的将士们士气高昂,人人脸上洋溢着激昂的斗志,仿佛都憋着一股劲,争相要进京封侯拜相,成就一番伟业。

南渡黄河之时董卓又不由感叹:“千古兴亡事,波涛长河中。”

“主公,三千飞熊军已抵达茅津渡,大军连续行军三日,将士们尽显疲态,需要稍作整顿。”说话之人正是牛辅,只见他带着些许疲惫地站在董卓面前,声音有些沙哑地报告着情况。

董卓微微皱了皱眉,心中暗自思索。他明白连续行军会导致大军成为疲惫之师,一触即溃。但此时情况紧急,你不去洛阳,就肯定有别的诸侯前去洛阳,容不得半点耽搁。

然而,看到牛辅和众将士们疲惫不堪的模样,他也不得不做出让步。

“牛将军……也罢。大军的确需要稍作休整,以恢复体力。但时间紧迫,不可过多拖延。”董卓注视着牛辅,语气坚定地说道。

牛辅恭敬地抱拳应道:“属下明白,主公放心。”他也深知董卓的考量,但拖着疲惫之师驻扎洛阳定然不拖。

于是,牛辅转身离去,传达命令给手下的将领们。

随着一声声传令,整个军队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休整。士兵们纷纷找地方坐下,或喝水进食,或简单包扎伤口,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状态。

在这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