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在外面找师傅修车的,或者动手能力强的还自己动手,现在争取把修车的业务也给拉过来,岂不是两头赚?
冯氏汽车公司为了在汽车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来,那是各种手段都给用了出来。
从巨大资金,技术投入,再到现在的铺天盖地的宣传乃至总部的扶持,可以说冯氏航运公司总部,能够给汽车子公司的扶持都给了。
由此可见冯氏航运公司在汽车业务的重视。
随着航运市场的竞争激烈,造船钢铁机械等二线业务的竞争也是激烈无比,冯氏航运公司迫切的需要找到一个新的业务来提供增长点。
最好是能够同步带动冯氏汽车公司旗下其他产业的那种。
汽车行业就是属于这一种!
冯氏汽车公司造汽车,用到的大量钢铁用的是冯氏钢铁的产品,用的各种零配件,也是冯氏机械的产品,就连车轮和车玻璃,虽然不是自家产品,但也是用的合作厂商的产品。
汽车生产出来后,但凡是走海运或河运的运输,都是交给冯氏自家的货运公司。
如果汽车业务能够做起来的话,那么就能够和航运业务一样,直接带动旗下其他业务的增长。
这才是冯氏航运公司大张旗鼓杀入汽车行业的根本原因!
他们要的不仅仅是汽车市场本身,还要汽车市场所带动的其他业务增长。
这也是冯氏航运公司做业务的特性,他们追求的是产业连,以打通产业链,降低成本,获得更大的竞争力。
在部分业务上,兴许是没啥利润甚至亏本,但是在部分业务上却是很赚钱。
如今的冯氏航运公司以航运业务为核心,打造了钢铁、机械设备、化工、造船、矿务等诸多看似不相关的业务。
诸多业务里,其实很多业务都只有二流水准,极少数几个勉强算得上一流水准,这些公司其实大多都不怎么赚钱,甚至亏本,尤其是他们的钢铁部门,年年亏本……
在如今这个经济大环境下,一个钢铁公司还能做到年年亏本,那也是很罕见的了。
但是他们的航运业务赚钱啊!
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冯氏航运公司就是用大而全的方式,很多业务看似不赚钱,但实际上这只是内部账务计算的问题而已,而整体上依旧是很赚钱的!
这种大而全的业务模式,引起了不少企业的模仿,但是不少企业对这种模式也很不喜欢。
因为这种业务模式看似大而全,但却很容易分摊资金和技术,最后导致什么都有,什么都不行的状态。
冯氏航运公司如此强势了,也只能在航运业务里做到顶级而已,旗下大多业务只有第二甚至第三梯队,离开整个冯氏航运公司的体系,估计都没办法在市场上单独存活下去。
但是,人家冯氏航运公司愣是给做起来了,而且是越做越大。
这种很特殊的模式,在大乾里也算是独一份了,其他民营公司想要效仿的话,其实很难,这对资金和实力的要求太高。
但是,那个啥,如果冯氏航运公司在涉及的产业链里,把好几个行业都做到顶级,乃至和航运业一样占据大量市场份额的话,估计是要以非法竞争告上法庭了。
大乾帝国可是没什么反垄断法,毕竟国企部才是最大的垄断公司,旗下众多国资企业都是名副其实的垄断企业,或者干脆就是自己左右手互搏,尤其是在国防重工民生等行业更是如此……
铁路,只有一家大乾铁路总公司!
钢铁,江南钢铁公司以及另外几家国资部所属钢铁公司,占据市场份额百分之九十以上。
帝国最大,最大的机械设备供应商,扬州机械公司就是属于正儿八经的国企部全资控股企业。
矿务就更不用说了,同样是国企部所掌控。
哪怕是有冯氏航运公司这种民营巨头的航运业里,排名前三的航运公司里,除了冯氏航运公司外,另外两家也就是长江航运公司,太平洋航运公司,可都是国企部全资所有。
所以啊,搞什么反垄断是不可能的,总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啊!
但是,大乾帝国却是有非法竞争、恶意竞争等相关法律,效果其实和反垄断差不多,都是扼制避免市场的非法恶性竞争。
所以除了粮食,铁路等极少数几个民生行业外,哪怕是国防产业里,国企部都是弄了三大武器公司,让他们相互竞争,避免一家独大。
钢铁,石油,化工,机械、金融等等都是一样。
大乾帝国是极少在某个行业里搞一家独大的,除非这个行业直接关乎民生,帝国存亡。
对于关乎民生,帝国存亡的行业,帝国往往会把这些行业更加极端化,表面上看,这些行业是个公司,但实际上它是个行政机构,比如大乾铁路总公司,大乾粮食总公司这两大关键企业。
从来都没人把它们当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