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总攻总攻(1 / 3)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1779 字 5个月前

战争可以说是极致的惨烈。

双方不断有人倒下,并发出阵阵惨叫。

但是很明显,明军这边儿倒下的人更多一些。

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救民军居高临下,而且有城墙作为保护。

而城下的明军是半点遮拦都没有,能够作为掩体的也只能是战友的身体了,同时心中祈祷着:干我袍泽,我是无辜的,别干我。

除了地理优势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救民军前排作战的长矛手,大多都是披甲的重甲长矛手。

救民军虽然积极扩张,但是对于武器这一块,可是从来没有放下。

身为大王的楚行,明明知道自己的很多做法,已经非常过分了,但是却从未松懈过半分严格要求。

所以救民军的装备,可以说是精良无比。

而和他们作战的明军长矛手,可都是一些普通卫所兵。

他们身上可没有重甲,作为一支冷兵器部队,明军的披甲率并不低,但是他们的盔甲大多都是在中低级军官以及军官们的亲兵,至于普通士兵,还是别指望能穿上价值几十两银子的盔甲了。

但是救民军里的盔甲大多是集中使用的,除了少量重甲刀盾兵外,大部分的盔甲都是配属给了重甲长矛手,而且因为缴获了众多明军的盔甲,所以盔甲虽然还是紧缺,但是多少也是够用。

普通无甲的明军长矛手,和居高临下,而且还是身披重甲的救民军长矛手作战,要是能够讨得了好处才见鬼了。

不过可惜的是,救民军里的重甲长矛手数量也不多!

如今救民军里的长矛手,实际上是分了两种,一种是位于阵列第一排的重甲长矛手,他们全身披甲,手持长矛,他们的任务很简单,防御作战的时候,拿着长矛挡住敌人的冲锋,这些重甲长矛手的数量不会很多。

轻甲长矛手,他们穿皮甲或者干脆是纯棉甲,对于中远距离的弓箭还算是有一些防御力,但是对捅刺兵器,比如敌军的长矛,那么防御力就相当低下了。

不过防御力低下也是没有办法,因为重甲长矛手身上的盔甲实在是太昂贵了,一身盔甲光光是造价就得二三十两银子,楚行根本无法让全军长矛手都用上盔甲,只能是给前排最危险,同时也是最精锐的长矛手配属重甲,绝大部分长矛手都是轻甲。

同时这些长矛手还会配属一把腰刀,这腰刀是用来长矛无法使用的场合下作战的。

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救民军的长矛手,分分钟就能化身为刀盾手,重甲长矛手放下长矛,就能够化身为重甲刀盾手。轻甲长矛手放下长矛,就能够化身为轻甲刀盾手。

这一点,昔日无比辉煌的大明,也可以轻易做到。

比如说,当初北征大漠的朱棣,属下最低配置就是这样。也不知道明朝的皇帝们,怎么搞的,一代不如一代。

到了天启,明军还能仗着装备蹦跶蹦跶。

如今到了崇祯,可真的不行喽。

当然了,即便是临时变成刀盾手,这些长矛手的战斗力也是无法和专业的刀盾手相提并论的,因为两者的日常训练侧重点就不一样,而且刀盾手对于士兵的个人能力,尤其是格斗能力还是比较注重的。

至于长矛手,则是更讲究集体行动,整齐划一的动作才能够维持一个密集的长矛方阵。

只能是临时用长矛手应急,作为刀盾手使用。

而现在,城头上的救民军的长矛手不少就已经是变成了刀盾手,因为有部分明军冲上了城头。

来袭的明军自然不可能只有长矛手、炮兵,实际更多的刀盾兵才是主力,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是无甲,只拿着一把铁刀,甚至连盾牌都没有的炮灰。

但是作为一支标准的明军卫所部队,他们自然也是有着精锐的!

那就是由中低级军官、以及将领们的亲兵、家丁所组成的部队,这些人的数量不会很多,哪怕是这支四千多人的明军部队里,也就那么三四百人而已。

而这三四百人的战斗力,不客气的说是要超过其总数的。

这些能够在第一时间里冲上城头的明军士兵,自然是清一色都是重甲刀盾手,而且应该是明军将领的亲兵、家丁之流,比如那些还拥挤在城墙外的普通卫所兵,可以说是截然不同。

当他们冲过上来后,当面抵抗的长矛手们也是第一时间就扔下了长矛,然后拿起盾牌和腰刀迎了上去。

否则让这些冲上城头的明军精锐重甲刀盾手撕破防线,建立稳固的城头阵地,那么后果是不敢设想的。

所以尽管己方部队也有着专门的重甲刀盾兵,但是很多重甲长矛手也是第一时间就是扔下了长矛,然后用盾牌和腰刀迎敌。

城门楼上,一直静静观察着战斗发展的第五千户所的千户罗石并没有因为敌军已经冲上了城头,就神情惊慌。

实际上,眼前明军虽然已经有少数人冲上了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