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去供销社买粮(1 / 2)

重启1986 李想想 1067 字 6个月前

平日里吃惯了淡口的突然尝过了武江山做的小吃,新奇的口感绝对会让人流连忘返。

至于以后会不会有人模仿他的做法,武江山也不怕,他这可不是放点辣椒放点酱那么简单。

都说一个人做菜一个味儿,哪怕用的调料相同,做出的菜吃着也不同,

更何况,武江山重生前靠的就是这秘制辣酱汁才能把生意干的稳定又长远,他自己研究的配方,不怕有人能做出相同的味道来。

不出所料,今天来买的人更多了,还都提前洗好了饭盒出来装。

不管多大饭盒,统统是一块钱一盒,看似好像武江山吃亏,但其实嘟噜蟹这种东西有腿儿支棱着,压不实,一盒装不上一斤。

辛苦一晚上抓的嘟噜蟹,一会儿功夫就卖光了,

武江山拎着两个油乎乎挂着酱汁的空盆,包里装着鼓鼓囊囊的毛票,感觉身上的疲累全都扫光了。

回到家,他把盆和木板扔到厨房,进了屋先把包里的钱全倒出来了,

满满一堆,大多是一毛两毛的毛票,所以看起来真是不少。

清点了一下,加上昨天卖的钱,现在一共有44块9毛了。

现在工厂上班的工人,一个月也就赚这么多,两天时

间就赚了别人一个月的工资,不算少了,

可武江山还是觉得这钱赚的有点慢,不过眼下只有他跟仲大古两人忙,条件在这里,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把钱叠好装兜里,武江山翻出了仲大古家装粮的布口袋,里面一粒米都没了,

想着还得买油和其他调料,又找了几个瓶子给洗干净了扔到布包里,

身上的衣服全是干了的泥点子,武江山也顾不上了,简单抹了把脸就拎着布包走了。

他得买点粮了,卖小吃既然行得通,那就要跟仲大古累上一阵子了,成天吃土豆子肯定不行。

武江山是农村户口,自家的粮都不够吃,还得去换粮票,更不可能给他了。

仲大古虽然是城镇户口,但他家里情况特殊,领的那点定量粮根本不够自己吃,俩人手里是一张多余粮票都没有,

武江山一边儿往供销社走,一边摸了摸兜里的那一叠钱,实在没办法,就只能多花几毛买点‘加价’粮了。

供销社门外排着长队,武江山这才想起来明天是周六,放假的放假,休息的休息,

每天供应的物资有限,不少人都提前来买点肉和蛋之类的,好留着明天一家人改善生活。

武江山没票

儿,排队也没用,

他站在边儿上看了一会儿,正寻思着要不买点不用票儿的现成食品,

就看见个二十几岁的男人,缩头缩脑的在人群边上转悠。

这人,武江山认识,叫孙友忠,重生前镇里有名的二流子,

武江山后来在镇里开大排档的时候,他都四十多了还舔着脸去帮忙呢,就为混口吃喝。

但现在孙友忠混的还不错,因为他家里有个亲戚在粮站上班,有关系能从私底下淘换到不少粮票,

他就偷拿家里的粮票出来卖,这些事,重生前孙友忠在他的摊位上喝酒时,没少吹嘘。

要买粮票,找孙友忠就行,不过孙友忠现在并不认识武江山,

以武江山对他为人的了解,现在去跟他买粮票,并不划算,搞不好还会被讹上。

眼下挣钱是最紧要的,武江山不想惹什么麻烦,于是就直接从后面拐到供销社里头去了,

过了一会儿,拎着两瓶豆油,五斤左右的碎米还有一布兜子的调料从供销社离开了。

不管是什么时代,只要有利益可图,就总有人会冒点险,更何况,没粮票可以加钱买粮,也是允许的。

只不过,私底下去找供销社里的售货员,能比在柜台上

买每斤便宜那么一两分。

武江山现在是穷得叮当响,这一两分钱他也得好好算计。

拎着东西回到仲大古家,大古还没有回来,武江山就知道这家伙八成是没听他话。

把东西归拢好,武江山搓了搓脑袋,他跟大古两个人,总这么靠一双腿来回走,谁也受不了,

走一个来回要花最少两个小时在路上,一个人也就能提个一两桶,想要在半个月挣上几百块,这么一桶桶的往外拎,根本不够卖的。

所以,还是得有辆自行车啊。

买一辆自行车要一百多块,武江山就算是挣出自行车的钱了,也是舍不得买,

现在谁家有一辆自行车,都当宝一样,

他想着认识的人里,有自行车还能借给他随便用的,就只剩一个张丹娜了。

想到张丹娜,武江山就有点蛋疼,重生前的事,怎么可能没有阴影,

好不容易避免了悲剧,现在还得去找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