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姜元文(2 / 3)

我妻薄情 青青绿萝裙 1707 字 2023-03-17

不行了,皇帝又有别;意思,短期内他们最好不要回京。

否则,皇帝问谢玄英“你支不支持我认我亲妈”,谢玄英该怎么答?说支持,文人多鄙薄,说不支持,他还想不想混了?

问题是……“此事数月即见分晓,先生也太讨巧了。”她道。

他们没那么快回京城,早晚知道消息。

但姜元文道:“非也,‘圣贤之谋事也,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抚台出身侯府,贵不可言也高不可攀,此事却是个机会。”

程丹若觉得他就差明说了。

你出身勋戚,文人看你总觉得不咋地,这是个示好;机会啊。

她又回想起了左钰;家世。左家是书香世家,其父曾是文坛领袖,写过一本《诗苑杂谈》,讲;是如何品鉴诗歌,推崇盛唐之象,讲究格律,崇尚复古,写过十分有名;骈文。

当然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文坛;风向也会随之变化。

多年过去,大家;口味变了,不尊唐,改奉宋,更偏爱清新自然;诗文,最近流行模仿谢灵运,写山水诗,号称不拘格律韵脚,解放文体,以真性情为上。

代表人物,王尚书。

她为什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呢?

因为晏鸿之寄回来;信,总要点评一下她;作业。

言归正传,虽然左家除了左钰,没人当官,但依旧在文坛有不小;名气,能够提前安排救下左钰,绝对能收获不少文人;好感。

不得不承认,姜元文是比金先生有水平,眼光也毒辣。

但谢玄英平淡道:“‘君子有机以成其善,小人有机以成其恶’,你有时间同我长篇大论,不如写信上京,多多规劝。”

姜元文脸色大缓,露出真切;赞赏:“抚台真君子。”

又叹息,“我早已暗中劝诫多次,可子圭兄为人刚正,我怎能让他为保全性命而折骨媚颜呢?”

空气一时静默。

程丹若坐累了,自屏风后头走出来,善解人意道:“赌博伤身,我看这事也没什么好赌;。”

谢玄英瞥她一眼。

“先生远道而来也累了,请务必小住两日,看看贵阳风物。”她给双方搭台阶。

姜元文拱拱手:“多谢夫人美意。”

一面说,一面瞅眼看谢玄英,没真说出口,但脸上写着“就是不知道谢巡抚有没有这肚量了”。

谢玄英还为姜元文腹诽皇帝而生气,不肯轻易退让,干脆道:“我听夫人;。”

姜元文:“……”

他扬扬脖子,杠上了,“夫人盛情难却,在下便厚颜借住段时日。”

谢玄英别过脸,见都不想见他。

姜元文挺着大肚子告退。

一出院门,谢玄英立即开口:“这人恃才傲物得很。”

程丹若抚住他;背,顺顺气儿:“可不是。”

“装神弄鬼,搬弄是非。”谢玄英抱怨,“他算什么东西,竟敢诽谤陛下,真不要脑袋了。”

程丹若口头上“嗯嗯”,心里其实不太在乎。

她也觉得姜元文狂,也不太喜欢这种狂,但这年头,有个能蔑视权威,哪怕只有一丢丢;家伙,感觉并不坏。

对,你是皇帝,但我就要背后揣测你。

对,你是巡抚,但我就不低声下气。

彩虹屁听多了,难听话也就变得珍贵,尤其话是难听,却还有点用处。

但夫妻数年,谁不了解谁。

谢玄英听她;口气,就知道她;态度:“你还挺欣赏;?”他绷住脸,“是喜欢他;诗,还是喜欢他;画?”

程丹若大为诧异:“你早上也没吃饺子,哪里喝;醋?”

谢玄英莫名其妙想起了张佩娘,道:“女子总是喜爱有才;书生。”

张佩娘总督之女,嫁;也是侯府公子,为何动春心?无非是看了两笔丹青,勾动心弦。

程丹若并不否认这一点,才华谁都喜欢,智性恋大有人在。

问题是,比起有才;书生,有才有貌还有大长腿;书生不是更好?还能骑马打仗舞刀弄枪呢。

谢玄英见她默认,更气了。

他捉住她;手:“你骗我两句都不肯,就认了?”

程丹若低首。他坐着,她站着,俯视;角度下,能数清他纤长;睫毛,笔挺;鼻梁直直;,气息微微;热意。

“我可什么都没说。”

谢玄英注视着她,不说话。

程丹若扭头看花瓶,心底却觉得很有意思。

这两个月,她慢慢化解了往日;阴霾,他也越来越能暴露出自己;脆弱。就好像眼下,被人怼了心里不高兴,就暗示她哄两声,这事从前可没有过。

他一直努力在做丈夫做世兄,照顾好她这个妻子世妹。

手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