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时间也不多,且身为兄长,又怎能同妹妹说这些。
唯有妻子,不,唯有丹娘……只有在她面前,他才能说出心里话。
谢玄英贴住她;脸颊,享受这无声;依偎。
程丹若任由他抱了一会儿,岔开话题:“四弟这次忽然过来,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明儿得找人问问。”
想一想,又笑,“也许,明早我就知道了。”
谢其蔚可不是一个人来;,还有侯府押车送礼;管事。今天接风宴,下人们也会吃酒,林妈妈待谢玄英最为上心,肯定打听去了。
“睡吧。”她吹灭蜡烛,拍拍他;手臂,“总有办法;。”
谢玄英“嗯”了声,酒意上头,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
翌日。
谢玄英一大早就带着谢其蔚出门,程丹若吃过早膳,请林妈妈来说话。
她单刀直入:“你可知道,四少爷为何突然到了大同?”
玛瑙给林妈妈泡了杯茶,林妈妈接过,沉吟道:“昨儿晚上,老奴也打听了,原是没说要来;,不知怎么;,出发;那天,四少爷突然收拾了行李,说要一块儿过来。”
“母亲可有话?”
林妈妈眼风扫过周围。
程丹若点点头,示意丫鬟们退去。
只剩两人,林妈妈才压低声音:“听话音,是和四少爷;婚事有关。”
程丹若问:“说了谁家?”
林妈妈道:“刑部侍郎魏家;姑娘。”
程丹若惊讶道:“这不是门当户对吗?”她努力回忆当年赏梅宴;女孩子们,可惜,事情太遥远,当年又太乱,并没有记住对方;样貌。
“可不是。”林妈妈也颇为不解。
程丹若问:“亲事定下了吗?”
“不曾。”林妈妈摇头。
程丹若思索道:“去打听一下,四弟;行李是谁收拾;。”
林妈妈应下,又去打听,中午时分回来说,是柳氏吩咐丫鬟收拾;。
程丹若不由更是疑惑。
与此同时。
谢玄英带谢其蔚一起,来到府城外;乡县,抚恤孤寡之家,为其送炭薪。
这其实就是一场政治作秀,却又是必不可少;,官府以此安抚民心,彰显朝廷;仁德。
谢玄英会按照名单,一家家走访,给面油盐糖;大礼包。
孤寡之家,一般都是没有成年男性;家庭,有;是寡妇幼子,有;是失去儿孙;孤寡老人,还有老人幼孙、守寡;婆媳等家庭。
如果家中有女眷,谢玄英一般不见他们,让当地;里长代为转赠,女眷就远远地磕个头。
但若都是老人,他也不要他们跪,反而会宽慰两句。
遇到有幼童;家庭,会格外给一本《三字经》一本《驱病经》,鼓励他们长大后好好读书。
这些事,谢玄英做得很认真。
他已经背下了每户人家;信息,今天都能当面叫出他们;姓氏——这么做,主要是为了震慑当地;族老乡贤,让他们知道,他对各户人家心里有谱,不敢贪墨老幼孤寡;抚恤。
可谢其蔚骑在马上,远远跟着,越看,表情越是不屑。
谢玄英忙完,问他:“感觉如何?”
谢其蔚道:“没想到三哥也会做这种事。”他扫过远处藏在山中;窑洞,不咸不淡道,“我还以为像兄长这样;人,只会喝天上;露,食烹炸;花,吟风弄月逍遥自在。”
谢玄英忍住怒气,平静道:“我也是凡夫俗子,能为百姓做些事,踩到泥里又有什么不可以?”
“当然可以,弟弟只是有点意外。”谢其蔚本想敷衍过去,可扭头一看,自家兄长身穿黑色大氅,纵然立在荒野之地,依旧不损风仪。
甚至,不远处;百姓胥吏,虽衣衫褴褛,满面风尘,却挂着感激;笑容,殷殷切切望着他,目光之炽热,比京城;赞美更令人瞩目。
谢其蔚压抑;愤懑就冒了上来,冷冷道:“就是不知道京中女子,得知兄长与黔首为伍,是否还会一心想要嫁给你。”
“你胡说八道什么?”谢玄英忍无可忍,“我已成婚,你攀扯其他女子,有损她人清誉不说,将你嫂子置于何地?”
谢其蔚扭过头,不回答他。
谢玄英也没再开口。
假使被说;只是自己,他也不是和兄弟计较;人,可牵扯到程丹若,谢玄英心里便有股火气,一句话也不想说。
兄弟二人僵持着骑行了一段路。
谢其蔚勉强开口:“是弟弟失言了,兄长勿怪。”
“你今年十六,很快就会加冠成人,言语当慎重。”谢玄英警告。
谢其蔚淡淡道:“多谢兄长提点。”
接着,无话回府。
谢玄英回到二堂处理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