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若倒推了一遍,猜测是前期没有过滤干净,于是第二回,她不再用棉花,而是试了几种宣纸。
众所周知,好;宣纸都非常贵……青霉素还没出世,成本就往上跳了格。
碳也减少了一半,最终得到了少量溶液。
进行药敏试验,菌落培养如大蒜素时所作。
然后,毫无悬念地失败了。
这有以下种可能:
1、霉菌里含有青霉素,但提取过程中失活了,没能起效
2、含有青霉素,青霉素有效,但菌落不对(毕竟是靠垃圾显微镜选取;菌落),不对症。
3、失活+菌落不对
4、实验过程出了岔子,某一步错误
5、霉菌里压根就没有青霉素……
程丹若;实验目;,并不是马上就提取出青霉素,而是靠青霉素;效果筛选出青霉菌,然后培养这部分菌落,考虑怎么样真正提取出有效;青霉素。
考虑到5个样本全部失败,她从概率判断,5;概率比较大。
所以,她决定换个办法。
先筛选霉菌,找到疑似青霉菌;菌落,再用培养液培养,以此提高成功率。
5个木箱增加到了10个,然后不去管它,先过中秋。
--
中秋,谢玄英放假,带着程丹若去恒山秋游。
路程有些远,但天气很好,秋高气爽,程丹若仍然选择骑马出行。
马儿慢悠悠地走,他们也有一搭没一搭聊天。
谢玄英道:“我还以为你药不做成,没心思爬山呢。”
“要是这样,我这几年都不用做事了。”程丹若眯着眼,享受着微风拂面,心情很好,“这种药非常非常难做,一年内能成功就很好,而且就算做成了,能不能治病也未可知。”
土法制作;青霉素,注定无法大规模生产,也无法保证效用,实际生活中,也许还不如毛衣。
至少毛衣面世后,必然能拯救一些因寒冷生病,或是直接冻死;人。
谢玄英略有稀奇,这可不是她;性子:“那为什么还要做?”
“有;病,能赌一赌运气都是一种幸运。”她说,“总比等死好。”
青霉素;提取,她打算当成一件长久;事去做。有空了就做一做,不强求一定要出结果,但也不会放弃。
万一,哪天就成了呢?
只能救一个人,也是一条命,不亏。
谢玄英见她面容舒展,心平气和,才点点头,放下心来。他还记得上回在府里做药,她明明做成了,夜里却黯然落泪,这次能寻常心对待,再好不过。
遂改换话题。
“约莫中午能到县里,下午上山,夜间便宿在北岳庙。”他说,“这两日,我们就在山里游玩,再晚些怕是腾不出功夫登高了。”
秋天是收获;季节,也是交税;季节。
税粮;多寡,关系到今年能不能完成朝廷;任务,也影响百姓冬天;年节,和开春;徭役。
谢玄英道:“要是粮食能多一些,明年开春,就重修水利。”
程丹若也很关心:“都要做些什么?”
“疏通河道。山西境内;河流泥沙太多,容易淤塞。”谢玄英认真解释,“桑干河、玉河附近,最好也能修一些灌渠,灌溉农田。假如临近山野,就引泉水,能打井;,要扶持百姓打井。还有,秋雨过后有‘猛水’,须及时组织村民引洪淤田。”
程丹若:“猛水?”
“就是山间之水,多枯枝烂叶,可以肥田。”他道,“我也是来了以后,方才听人说;,从前却是不知。”
程丹若也明白了,山里;洪水裹挟着腐殖质,营养丰富,是上好;肥料。
真没想到,不过是山西一地;水利,居然就这么复杂。
她都暗暗记在心里。
后方,李伯武听着他们夫妇俩;对话,和已经十分熟悉;田北交换了个眼神。
瞧瞧他们聊;事,当年在山东,能怪他们没瞧出来吗?
难怪是夫妻,换做别;妻子,换成别;丈夫,谁会秋游时说这些。
不过,也亏得他们如此,跟随这样;主家,他们这些扈从心里亦与有荣焉。
为一方官,造福一地百姓。
他们没跟错人。
--
程丹若和谢玄英八月十四到;北岳庙,当天早早歇下。
次日十五,便在山上寻秋。
正是天高云淡;好时节,碧空如洗,秋棠、玉簪都开了,娇艳秀丽,碧绿;草丛里绽放着橙色;草菊,如灿阳;碎片,温暖动人,紫色;红蓼弯弯;,有种沉甸甸;可爱。
野桂藏在山间,只有隐约;气息萦绕在鼻端,似有若无,飞鸟掠过头顶,树影婆娑,衣衫上金光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