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用说放在皇帝这种平均寿命不超过四十岁的职业中了。
四月二十二,在停灵四十余天,并接受诸国国主吊唁之后,朱瞻壑下葬于天寿山中的睿陵。
在他下葬后,他的谥号和庙号成为了一个难以定论的问题。
按理来说,以朱瞻壑的功绩,在“太中高世”这四个庙号中选一个完全不是问题,但问题在于最好的太宗被朱棣用了,名声好点的世宗也被朱高煦用了,留给他的只剩下了中宗和高宗。
这两个庙号原本是顶级庙号,可是架不住用他们的人太拉胯,一下子把两个庙号给拉到了一个低位。
在高宗和中宗之间,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高宗。
历朝历代呢高宗,一般都处于王朝中衰的起点,比较著名的就是唐高宗、宋高宗、清高宗。
宋高宗的庙号代表的是功过参半,他立国于江南,保住半壁江山是他的功,但假借秦桧之手除去了岳飞等抗金武将,则是他的过。
清高宗弘历使清朝疆域达到顶峰,但他统治晚期生活过于奢靡,好大喜功,大兴文字狱,留给嘉庆帝的则是一个千疮百孔,腐败成风的国家。所以嘉庆才给他上高宗庙号,寓意功过参半。
唐高宗在位时的大唐疆域达到巅峰,但后期突厥复叛,执政末期,权力被武则天夺取,驾崩后没几年,更是被武则天篡唐为武周,功过参半。
相较于高宗的毁誉参半,原本的中宗则是两个极端。
中宗是中兴之主的庙号,自秦以后的第一个中宗是汉中宗孝宣皇帝刘询,而大明之前的大一统中宗皇帝则是唐中宗李显。
刘询立储虽然值得诟病,但大体总归是好的,可唐中宗李显就让人笑掉大牙了。
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结局则是被毒死,终年五十五岁。
群臣们思前想后,最后定下了“宣宗”和“宪宗”两个庙号供朱祁钺选择。
然而面对群臣选出的两个庙号,朱祁钺却直接否决道:
“自先秦启,祖有功而宗有德,大行皇帝论功可称呼为祖,然太宗、世宗尚且不称祖,大行皇帝自是不敢当。”
“若以宗论,太中高世自为最。”
“中宗、高宗虽有前者称呼而玷污,然俺大明开天辟地,继续华夏正统,自不可以前人论。”
“评价庙号,自然以功论,定高宗、中宗又有何不可?”
“尔等评价庙号,以前人论今人却不思功绩,着实迂腐。”
朱祁钺一通发言,意思大概就是前面那群皇帝脸皮厚乱封庙号也就算了,结果你们现在这群人弄个庙号总是想把前人当后人联想,迂腐的让俺不想评价。
讨论庙号,就按照功绩来评价就行,别总想着借古讽今。
被朱祁钺一阵怼后,李东阳等人也就摆烂了,干脆从高宗和中宗里挑了一个还算可以的高宗给朱瞻壑,谥号则是挑选了一个“景”字并加上一连串前缀。
如此过后,朱瞻壑便成为了高宗景皇帝。
单从这件事来看,足可见朱祁钺对儒生们的不满。
明明已经是新时代了,结果总想着前面的事情。
在朱祁钺看来,高宗不可怕,谁差谁害怕。
前人脸皮厚乱用庙号,功绩达不到硬取,把好庙号给弄脏了。
现在俺大明朝来了,敢取好的庙号,自然说明功绩足够,不怕后人耻笑。
只是一件事,却坚定了朱祁钺的一些心思。
景泰十七年九月,朱祁钺改革国子监,将国子监更改为进士、举人未入职的求学之所。
景泰十八年三月,朱祁钺选用科举进士、举人二千六百余人入国子监,裁汰国子监中不合格举人三千四百余人。
经过裁汰,国子监留用进士八百二十四人,举人二万四千五十六人。
七月,朱祁钺扩招吏员十六万七千余人。
九月吏考结束,朱祁钺以都察院左都御史王阶为京察巡抚,下令京察天下。
此次京察,以国子监进士、举人,新选调吏考吏员为主力。
朱祁钺的潜台词很简单,现在没有位置给他们当官,想要位置,就自己扳倒那些屁股不干净的官吏。
在朱祁钺的示意下,十九万余官吏组成的京察队伍从北京向四周巡察而去,
只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落马官员就多达九百余人,吏员更是多达二万余。
当然,朱祁钺也有自己的考量。
面对京察队伍的奏疏,他并非根据罪行就判罪,而是还要根据此人政绩来判断是打是杀。
同年腊月,都给事中李牲被查,其女婿琉球府桃源县县丞祝允明亦被牵连,翁婿皆以罪判流配南洲。
流放路途中,祝允明被人嘲笑枝生小指而自嘲自己为“祝枝山”。
流配南洲后,他与被流配的许多罪人交流,收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