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朱棣看着朱高煦留下的沙盘啧啧称奇。
同时,随着朱高煦的旨意下达,前线的朱能与陈懋趁夜坐火车返回哈密。
他们抵达哈密的时候,已经是翌日清晨。
在朱高煦洗漱的时候,朱棣将计划全盘告诉了他们,二人都没想到朱棣居然对西域这么了解,纷纷赞扬朱棣策略。
一旁站着的朱祁钺看着无力吐槽,自家爷爷的计策,居然成了自家太爷爷的。
好在朱棣也没有得意太久,因为朱高煦已经洗漱赶来了。
“陛下千秋万岁!”
“平身论事。”
朱高煦走到沙盘前,见到自己的布置又被改动再修复的迹象,他便知道是朱棣刚才已经和朱能、陈懋说过怎么打这一仗了。
“都知道该怎么打了吧?”
“回陛下,臣等已经了解了。”
君臣之间问答,朱高煦闻言颔首,随后却改变了朱棣的安排,直接对朱祁钺道:
“我想了想,你小子也该历练,这次你随陈懋奇袭莫贺城峡口,任千户官。”
不等朱祁钺反应过来,朱高煦对陈懋说道:“入了军队就是按照军法处置,倘若这小子不听将令,拖出去直接剐了!”
“是……”陈懋汗颜,朱祁钺却直接单膝下跪作揖:
“末将一定去战场上为俺们朱家争功!”
朱高煦懒得理这个小子,直接询问道:“给蒲类海的军令发出去了吗?”
“回陛下,已经发出去了,四天就能绕过天山送抵蒲类海城,当地兵马出征,应该需要二十天才能抵达娄曾母。”
朱能作揖回答,朱高煦颔首道:
“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吃下这四万西虏铁骑,收复西域汉土。”
“传令下去,凡此战战死的,抚恤发三百贯。”
“参与此战者,除军功赏银外,另发五十万贯犒军。”
“此外,朕将融西虏兵器于莫贺城,筑铜柱,著姓名!”
“臣领旨!”朱能与陈懋纷纷作揖,要知道马援一句“铜柱折,交趾灭”,被广为流传近一千四百年。
如今皇帝下令筑铜柱,那他们收复西域的丰功伟绩,自然会被史书大书特书。
青史留名,谁又能不激动呢。
在激动中,朱能率军返回了前线,而陈懋则是带着朱祁钺接管了吉林卫。
留下六百人给朱高煦负责拱卫他安危后,二人便带着五千吉林卫出发翻越东天山。
随着大军出发,察觉到不妙的夏原吉立马来到了行宫。
朱棣与朱高煦坐在主位,朱祁钺已经出发。
夏原吉没看到朱祁钺,当即便作揖道:
“陛下,太上皇均为万金之躯,而太孙亦是千金之躯,如何能以身犯险。”
“臣乞请陛下与太上皇回京,哪怕不回京,也应该返回沙州、肃州等待捷报,而非在此。”
夏原吉也是不容易,六十七岁了还跟着朱棣跑来跑去,好不容易等来了朱高煦,却见朱高煦都帮起了朱棣,心中很不是滋味。
面对他的乞请,朱高煦也觉得十分头疼,故此说道:“此战胜券在握,不会有什么危险,你大可放心。”
“可是大明朝不能没有太上皇,更不能没有陛下,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危险,陛下也应该带着太上皇回避才对。”
“臣已经听说,您要与太上皇亲赴前线。”
“陛下,恕臣直言,您不该如此啊……”
夏原吉声音悲戚,朱高煦和朱棣都被他这话说得不是滋味。
本来有他一个就足够了,然而朱高煦似乎忘了,在这哈密城还有一个麻烦的人。
“陛下!我要见陛下!”
“陛下!”
吵闹声在殿外传来,朱高煦不以为然,朱棣却询问道:“是谁?”
“回太上皇,是哈密府同知于谦。”
“传他进来!”
刘勉回应,不等朱高煦反应并阻止,便见朱棣已经下令。
见状,朱高煦也不好阻拦,而于谦也在几个呼吸后被带到了他们的面前。
这还是朱高煦第一次见到于谦,他身穿正五品同知官袍,颇具棱角,长相不算英俊,只能算是清秀平常。
他年纪三十左右,见到朱高煦与朱棣便作揖行礼:
“臣哈密府同知于谦,直谏陛下收敛好战之心,勿要以身犯险,致大明朝与危难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