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之下,欧洲和中亚、西亚那些地方就不好受了。
对于大明朝来说,这是一次让汉人成为世界主体民族的机会。
“如果是这样,那草民为西南百姓感激陛下,相信东北百姓也会理解。”
王回作揖行礼,而朱高煦却摆手道:“理解归理解,但现在的铁路工程牵扯着东北十几万百姓的生计。”
“这十几万百姓背后是十几万家庭,上百万人口。”
“我虽然还没有去大宁,但我知道大明有足够多潜力的耕地,此外的安东城东部地区,出了三峡口的地方也有广袤的沼泽。”
“如果我们能好好带领这百万百姓开发这些地方,那即便失去了铁路工程,东北百姓的生计也能得到保障。”
“对此,我准备在返回北京后就下令从即日起,渤海、大宁、辽东粮食全数用来支持百姓开荒。”
“我知道你们在东北有大量的耕地,这些耕地我希望你们能贩卖给官府,让官府均分给下面的百姓,而你们要起好带头作用,派遣子弟前往这些地方开荒。”
朱高煦将他的目标给说了出来,那就是让拥有足够多佃户、家丁的渤海权贵们派人去这些地方开荒。
相比较发动已经安稳的百姓,发动他们不仅能给一些百姓机会,也能加快开垦事业。
他们找官府要开荒粮,也比百姓找官府要开荒粮要容易许多。
尽管这样做会形成许多大农场主,但这正是朱高煦乐于看见的场景。
对此,李失等人面面相觑,最后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我们的富贵是陛下赐予的,陛下既然还需要我们,那我们也就继续埋头干事了。”
“好!”朱高煦满意点头:“朝廷不会让你们吃亏,每亩田作价八贯由朝廷买回。”
“此外,开荒粮则是每人每年五石,你们可以拿着钱雇佣人手去开荒,粮食不用担心。”
“朕承诺你们,这些田地开荒出来后,三年不收田赋,只要你们不欺压麾下佃户,而是按照朝廷所规矩的六四租佃,那谁也动不了你们。”
朱高煦做出承诺,李失等人只能点头应下。
“当浮一大白!”
见事情办妥,朱高煦举杯与众人一饮而尽,整场行宴也开始渐渐散去。
行宴散去后,朱高煦留下了王回,而王回也知道皇帝会留下他。
承运殿内,王回孤零零的站在殿上,朱高煦则是坐在主位俯视他。
“四年时间,浮华可曾洗去了?”
朱高煦询问王回,王回却木讷着脸作揖道:“草民从未有过浮华焦躁,草民只是为了百姓和陛下做事罢了。”
“以博直名?”朱高煦反问王回,王回却摇头道:“草民为名,却并非为博直名。”
“直名需要君父受蛊惑而臣子直谏才可获得,而陛下英武,乃千万古未有之君王,何须直谏?”
王回这般说,朱高煦却还是不肯与他交心信任,他皱眉道:“何以博名?”
“以惠利百姓而博名。”王回双手对外作揖,同时继续道:
“百姓虽愚钝,易蛊惑,易煽动,然百姓也最直接。”
“草民惠利百姓,百姓即便不记草民的好,也当对草民敬仰三分。”
“此,便是草民所博之名,也为历代清廉贤臣所博之名……”
“清廉贤臣不会承认自己博名!”朱高煦打断他,王回却沉默不语。
“无话可说?”朱高煦询问,王回却摇头:
“君父不曾信任草民,草民便是百般解释,在君父看来亦是狡辩。”
“既然如此,何须解释……”
王回看出了皇帝为什么不信任他,朱高煦也并没有露出被揭穿后的窘迫,而是靠在椅子上坦然道:
“朕要为天下负责,尔若是将朕所欺瞒,往后百姓日子恐不如今……”
“若是如此,君父可立即将草民处置!”
王回斩钉截铁,朱高煦被他说的沉默,最终还是选择信任一次他。
他起身向后殿走去,烛火随风忽明忽暗。
在他身影没入黑暗中时,他的声音也从那一方传来。
“初十朕出发漠北,你南下回京待职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