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糊。
事情发生在苏州,若说这件事情与三杨无关,他却是怎么都不会相信的。
相较于朱瞻壑的不相信,江淮反倒相信这件事情与三杨无关,毕竟江南铁路还在修建,三人不会无缘无故闹事,这对他们并无好处。
只是这件事情的背后一定有推手,而且势力注定不会小。
“殿下,臣愿请命调查。”
江淮作揖行礼,不过朱瞻壑闻言却不准备直接处理此事,而是开口道:
“兹事体大,这件事需要上奏陛下才行。”
闻朱瞻壑要将这件事上奏皇帝,众人心里瞬间一紧。
让皇帝来处理这件事情,这就有些闹大了。
“殿下,若是事事劳烦陛下,那我等臣子还有何颜面在此理政呢。”
“臣愿意请命调查此事!”
“殿下,臣也愿意请命调查此事。”
一提到朱高煦,杨士奇与杨荣乃至薛瑄等人纷纷站出来表态。
虽说他们都知道皇帝不会那么快催动大案,但谁又知道皇帝会不会趁机动手呢。
“十日,十日内若是查不清楚,那我便只有上奏陛下了。”
朱瞻壑扫视一眼长桌左右站着的众人,眼底流露出了些许不满。
他起身走向了偏殿,而群臣见他离去,眼神交流下,杨士奇率先开口道:
“当调派大理寺、都察院、刑部三司前往调查。”
“善!”众人颔首,而江淮则是见状持着笏板跟上了朱瞻壑的脚步。
他跟随朱瞻壑走入偏殿的举动被众人瞧见,不等他们跟上,便见江淮与朱瞻壑走入了偏殿内。
走入殿内,江淮这才作揖道:“殿下,此事恐怕与三杨无关。”
“苏州乃江东,不与他们有关,难不成与你有关?”朱瞻壑话里的火药味很浓,但江淮并不慌乱,而是作揖分析道:
“虽说三杨与江东有关,但三杨主要还是以江西为主,江东与浙西主要经营海外,昆仑洲的十六家商帮便基本出身此地。”
“故此臣以为,此事恐怕与海外宣慰司设府县有关。”
“设府县不好吗?”朱瞻壑紧皱眉头,江淮颔首道:
“对朝廷来说,这件事极好,对海外宣慰司百姓来说,此事也极好,可对于海外的商帮们来说,那便不算好了。”
“臣刚才仔细想过,海外设府县一事,陛下之所以同意,恐怕并非为了整顿海外吏治,而是为了压缩海外商帮的生存空间!”
江淮没想过当初皇帝为什么会那么容易的就答应自家殿下所谓的海外宣慰司设府县一事,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海外宣慰司设府县只是东洲引起的官吏贪腐问题。
可如果站在整个大局来看,东洲对大明朝来说固然重要,可昆仑洲呢?
“去岁,根据满剌加海关所收关税来看,小西洋民营贸易区的关税达到了四十三万五千余贯,若是按照朝廷的税率,那就是四百三十五万贯的市场。”
“其中,日朝及各藩国上交的黄金数量为二万三千六百余两,根据税率推算就是二十三万六千余两。”
“海外属国尚且贡献如此,而国朝内部的民营商帮呢?”
“臣仔细想了想,似乎好像不超过五千两黄金,根据税率推算也不过五万两不到。”
“这个数目,殿下不觉得奇怪吗?”
江淮询问朱瞻壑,朱瞻壑闻言也点头道:“确实有些少,十六家商帮依靠昆仑洲宣慰司,不应该只有这么点黄金。”
“正是!”江淮颔首,而后又道:
“臣觉得,陛下当初之所以答应如此之果决,恐怕是明指东洲,暗指昆仑。”
江淮提醒朱瞻壑,朱瞻壑闻言也坐不住了,起身来回渡步后才询问道:
“依照你的说法,这次的事情是十六家商帮为主导,为的就是让朝廷停止海外宣慰司设府县?”
“不是!”江淮摇头否决了这一可能,并解释道:
“商人毕竟是商人,即便形成了商帮,拥有了一定武力,可相比较朝廷,他们也不比海盗难对付。”
“若是为了阻碍朝廷,他们完全可以在昆仑宣慰司挑动事非,没有必要在苏州以乡试为题来搅动风云。”
“臣以为,他们的目的是提高每年录入的进士位置,而这也表明他们对三杨的主政十分不满。”
江淮将事情解析告诉了朱瞻壑,朱瞻壑闻言颔首。
若是说江南商帮因为别的什么问题不满,朱瞻壑还会需要调查,可若是因为三杨主政而不满,那朱瞻壑反倒相信了。
三杨之中以杨士奇为首,而杨士奇早年一直与江西的官员们在一起,没少和浙西、江东争抢资源。
后来限制南卷后,江西占据的南卷进士席位也越来越多,江东与浙江却因为几次大案迁徙了不少有底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