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拉帮结派(1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3294 字 5个月前

第477章 拉帮结派

“卖报卖报,凉州、甘州、肃州招募工人,工钱每日二十文,报名地点在报纸上!”

“卖报卖报……”

夯土的街道上,一名青年不断吆喝,四周早有蹲守的人。

随着青年吆喝,那些蹲守的人立马凑钱上前买了一份报纸,随后根据青年人的指点前往了募工的地方。

他们并不识字,买报纸只是为了获得情报,而今情报到了,他们也自然要赶路去了。

他们穿过灰尘极重的街巷,这里的道路都是本土,偶尔能看到钟楼和鼓楼,街道上的人穿着虽然是汉人,但深目高鼻的长相还是很好与汉人相区分。

这里是甘肃治下的凉州府武威县,曾经的这里是千户所,而今的这里却成了一个发展不错的县城。

当然,这里指的发展不错只是相较于曾经,如果比较陇山以东,那还是比不起来的。

数十名四五十岁的百姓聚集一起,他们穿着简单的粗布麻衣就向城外走去。

守城的兵马司撇了他们两眼,便干脆利落的放行了。

在洪武、永乐、洪熙三朝五十一年的统治下,实际上大部分色目人已经不会说本族的语言,他们除了长相外,其余已经和汉人无异。

在他们走后,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前来此地参加铁路建设的工人也开始越来越多。

众人说着汉话,见他们都清楚,很快吏员们就把他们分成了三十个小队,每个小队十个人各自领取任务。

来到官营的工地上做工,每天就是挖路,筛选石子,用马车拉水泥,跟军队拉铁轨就能得到二十文工钱,可以说比力夫轻松多了。

此外,色目人严禁再穿本民族的传统服装,包括佩戴首饰,必须穿汉服,否则斩。

尽管住处只是帐篷,饭菜就是普通的米饭加点炒青菜,但也胜过他们平日里的伙食了。

拿到奏疏,朱高煦并不显得十分高兴,而是紧皱眉头道:“我早前与黄福说,工期来年正月开春再进行,可他们现在便已经开工了,你说说,他们想干嘛?”

不多时,他们走出城门,顺着报纸上的指点来到了数里外的某一处官道驿站。

“若不是如此,我早就收拾他们了。”朱高煦打断亦失哈,同时开口说道:

“陇山至武威这段路修不通,看样子只能另想办法了,不然朝廷与甘肃依旧无法联通。”

“只可惜难度太大了。”官员摇头,不多时便抖动马缰离开了此处工地。

朱高煦表情有些难以捉摸,不多时他才开口道:

官员如此说着,旁边一名官员则是感叹道:“若是能铁路直通关中,那才是真正的衣食无忧。”

坐在官道的驿站旁,官道两侧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光秃秃、亮闪闪,偶尔看到一株植物,崛强地挺立在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间,在强烈的光照下没有低头。

“这武威是甘肃铁路的起点,若是此地铁路修好,那配合朝廷日后运输过来的抽水机,那甘肃的百姓也就不用担心吃不起饭了。”

要知道他们即便当力夫,一天工价也不过十文钱罢了。

在这甘肃之地物价昂贵,一石米得五百多文,即便新政推行多年,此地百姓想要沾点荤腥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消息传回北京时,已经是洪熙二年冬月初五。

虽然都是大明百姓,可由于工价不同,故此铁路工人的工价也各有不同。

“况且,甘肃之地贫瘠,入冬前能找工做半个月也是一件惠民之事。”

见他们走出,许多人纷纷起身凑近,而吏员们也走出一人,朗声道:

“工价二十文,供食宿,另外若是有愿意跟着队伍前往其它府县修路的,走出武威县后,工价每日三十文,清楚没有?!”

二十文的工价在江南来说算是平常工价,但在甘肃这种地方就是天价。

两相对比,官营的工场往往给饭吃,给住处,还给工钱。

在吏员的指挥下,他们很快开始在官道不远处的戈壁滩上开始工作。

“如此一来,朝廷就可以走河套前往甘肃,唯一的变故就是人口不足,修路显得比较困难。”

想到这里,工人们又埋头干起了活,而站在官道上的一名官员看着这情况不免点头。

在这里已经等待着数百名身穿粗布麻衣的各类民族百姓,由于朱元璋的政策,在大明境内的色目人虽说免遭屠戮,但是必须使用汉字,学习汉语说汉语,同时以前的色目人姓氏也要简化为汉姓。

听闻朝廷有一种机器能抽水,若是这种机器能轮到他们平头百姓使用,那日子便能好过许多了。

从一开始的几千,到后来的几万,一时间工程进度越来越快。

“让黄福用草方格的办法,看看能不能依托沙漠与祁连山边缘修建一条通往宁夏的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