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蠲免,朱高煦更倾向于以工致富。
这些东西,朱高煦一直和朱棣说了两个时辰,直到他们已经在百余名骑兵的护卫下离开了国防大学,他都还没和朱棣说清楚。
“这些话,你也与郁新他们说了?”
朱棣总觉得这些东西似曾相识,但听得迷迷糊糊。
朱高煦点了点头:“郁新、夏原吉他们都是朝廷需要倚重的重臣,自然要与他们说这些事情。”
“好……”朱棣颔首,那表情和动作让朱高煦还以为他已经理解了自己说的,然而朱棣却开口道:
“这些东西日后不用与俺说,俺听着头疼,你只要保障好地方钱粮,别让营造北京和北征、疏通运河的事情停了就行。”
“还有,俺觉得那古今典籍馆确实有用,若是大明早有你这样的人去把里面的书都读一遍,恐怕大明也能提前富强不少。”
“俺想了想,想把古今典籍馆内有用的书籍都抄写到一起,弄成一部能装下百家之言的类书。”
朱棣突然说要修书,朱高煦一听便知道了这书恐怕就是《永乐大典》,不过他并没有同意。
“修书是好事,但必须要让书籍传播开来才行。”
“父亲您就算现在让人修书,以当下的人力物力也顶多编撰出一类书,可若是稍等几年,等辽东那边的学子毕业,您则是可以在编撰之后进行拓印,不至于日后失传。”
朱高煦说罢看了一眼窗外,这才发现他们没有返回内城,而是向着南边走去。
瞧着马车的动向,车上的朱高煦也不由皱眉:“我们这是去哪?”
“去大教场,俺着实有些想老三了。”朱棣还在回味朱高煦的话,听他这么说便回答了起来,并很快拉回话题。
“你说的有几分意思,若是修书却传不下去,那确实无法彰显俺的功绩。”
“这样吧,等辽东的学子毕业,你选人来帮俺编撰这本书。”
“是!”朱高煦点头应下,毕竟他也想借着编撰《永乐大典》的机会,往里面塞入一些“自古以来”的书籍。
一想到这里,朱高煦就看向了窗外,看到了一些即便在这寒冬腊月还在田间干活的百姓。
“还是得提高生产力……”
望着那群农民,朱高煦脑中闪过了蒸汽机、内燃机等各种可以提高生产力的东西,只是他虽然知道这些是什么,上学时也学过,但终归在常年工作中忘记了。
他只记得蒸汽机的原理就是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热能,将水加热生成蒸汽,然后利用蒸汽的膨胀力推动活塞或转动轴,从而实现能量转化。
只是原理和具体步骤完全是两码事情,他记得原理不代表他弄得出来。
他能弄出火绳枪和加农炮、燧发枪是因为他见过这些东西,而且对于大明工匠来说,制作这些东西并没有代沟。
可眼下,蒸汽机他连外形都不记得,除了能提供原理,他其它什么都提供不了。
正因如此,他才会想要从渤海、辽东历年学子之中选出一批有理科天赋的人。
“算算时间,成绩也差不多出来了,不知道能有多少人被选中。”
朱高煦想到了眼下渤海的期末考,而朱棣见他不说话,当即也开始拿起朱笔,对大辂上的奏疏处理了起来。
见状,朱高煦也跟着开始处理,其中一份便是上次陈瑛弹劾雒佥、车舒他们的奏疏。
雒佥与他相关的十余名官员及其家人被下发到云南为教谕,至于车舒等五十余名官员及其亲眷则是被彻查后流放广西,牵扯人数两千多。
对于这个数量,朱高煦十分满意,但这还不是他最想要的。
他最想要的是在手中拥有足够多的官员后,开始严抓贪腐,并将许多衙门的“常例收入”定为非法收入。
到时候,他就可以每年抓一批流放一批,以此来充实边疆人口了。
在他这么想着的时候,远方也开始传来火炮发射的声音。
“轰轰——”
“这炮声,应该是攻城炮吧。”
朱棣目光中透露着兴奋,显然在这大半年的奔波中,他已经记住了各类加农炮的炮声。
朱高煦倒没有因此而警惕,反倒是有些高兴。
毕竟朱棣能更好的掌握火器部队的使用方式,那他在征战漠北的道路中也将顺畅不少。
“对了!”朱棣忽然想到了什么,看向朱高煦说道:
“你那战役推演弄的不错,俺准备弄到军中考考将领们。”
“这倒是可以,不过……”朱高煦迟疑了片刻,这让朱棣皱眉:“怎么?”
“没有……”朱高煦假装为难:“不过我觉得父亲您还是不要抱有太大期待。”
“恕儿臣直言,北边的将领之中除了朱能、宋晟二位以外,其余诸将包括丘福、谭渊、陈武、火真等人都只适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