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理清税制(2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3160 字 5个月前

熟悉了。

后世的许多政策,他只要改的好,完全可以套用在这个时代。

赶在朱棣南下前,朱高煦利用郁新的影响力开始招抚各省,对于距离远的就好生劝慰,对于距离近的他就调兵干涉了。

六千骑兵分成六队分别出巡,很快就从浙江、江西二省收到了许多投效奏疏,并有向外蔓延的态势。

云南、广西、广东对朱高煦的响应也很快,甚至比福建和湖广、四川还快。

按照时间来推算,估计是朱高煦包围京城的时候,他们就送出奏疏了。

这倒不是他们有多高瞻远瞩,而是这三个省基本都是朱高煦的人。

云南的傅氏三兄弟,王家父子三人……

广西的杨文、林粟,广东的傅让、张纯……

这三个省完全没有和他对抗的必要,不早些投效,三司衙门的官员真有‘被殉国’的可能。

兴许是三省投效的事情太快,因此湖广、四川也只能跟着投效,福建则是走海运送奏疏投效。

一时间,长江两岸一京九省尽数投效,便是北方的山东眼看事情不对也急忙投效。

李景隆投降的消息传开后,地方上的吴高、李坚、盛庸等人都纷纷更换门庭,淮北、河南、山西、北平等地也纷纷送来奏疏。

在这样的局面下,唯有北边的陕西四都司没有来得及表态,但以宋晟和朱棣的关系来看,估计只要宋晟点头,陕西行都司和陕西三都司都会投效。

天下大局,此刻已经都在朱高煦手中掌握了……

“这底子,真厚啊!”

大教场小院内,朱高煦曾经居住的这个小院子,如今几乎成为了一个小朝廷。

郁新往这里派了六部、六科、五府、都察院等数百名官员。

他们各自在朱高煦的小院附近寻了一个空旷的院子,就近办公。

经过他们的整理,短短十日的时间,朱高煦就将建文年间的各类数据整理了个清楚。

此刻的他之所以感叹,也是因为老朱留下来的底子太厚了。

运河水次仓尚有一千六百余万石粮,各省常平仓尚有一千三百余万石粮,各地卫所储备仓还有七百六十余万石粮,在京尚有七百余万石粮。

这些种种相加,经过了一年靖难之役的消耗,朱元璋留下的储备粮食还有近四千五百余万石,在京及地方府库储存铜钱四百余万贯,其它各类杂物折色价格约七百万贯左右。

这还只是财政上留下的底子,还有军事上留下的底子。

靖难一年,明军战兵从洪武三十一年的计内外一百一十八万六千余人,降低到了九十七万七千余人,阵亡和解散近二十万人。

虽然死伤也很多,但相较于靖难之役的死伤五六十万来说,这二十万中还有五万左右是被解散,真正死伤的只有十五万人左右,还算可控。

唯一不太妙的就是战马数量,洪武三十一年全国起码有五万八千余匹军马,可如今朱高煦推断不会超过四万匹,几乎锐减三分之一,因此马政必须得改良提升。

军事和财政,朱高煦只抓这两点,只要抓住这两点,他的地位就无人撼动,朱棣也不行。

因此他看着文册上的情况,当即开口对站在他面前的户部官员说道:“天下战死者十五万余多,其中有不少是战死西南,不少死于靖难,但不管如何,他们始终都是为了自己的大明而战死。”

“传我教令,自即日起,天下兵马凡战死者,皆抚恤铜钱十贯,粮食三十石。”

朱高煦更改了大明的抚恤,在原先的三十六石抚恤粮食上削减六石,增加十贯。

十贯钱,足够买二十五六石米了,也就是说战死后抚恤五十五六石粮食,足够五口之家不事劳作两年。

尽管如此,朱高煦个人并不满意,他最想要发出的抚恤其实是耕地,但关内的耕地情况不容乐观,朝廷也没有组织大规模的屯垦,因此没有那么多田给朱高煦分发天下各地守军。

不过这不打紧,很快朱高煦就会针对天下屯军推出新政,让他们不仅拥有自己的田地,还能让大明的田地也翻倍。

当下之急,是让户部先算出这十五万将士抚恤所需钱粮,以及各地府库是否充足,能否拨发。

“臣这就带人去算。”

户部官员作揖应下,转身退出了院内,并在不久后给朱高煦送来了具体的抚恤数额。

当下全国一年前后未支付抚恤的兵额数是十四万九千六百七十二人,其中武官三千七百六十七人,剩余都是普通兵卒。

各自按照抚恤政策算下来,需要发放铜钱一百七十七万六千四百贯,粮食五百零六万二千三百石。

这是笔不小的数目,至少比原先洪武、建文时期的抚恤高出了八成,但朱高煦清楚这抚恤必须得发。

“就按照这么办。”

朱高煦没有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