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一,经过三日的休整收兵,洪武三十一年的北巡大军最终因为朱棣的不安,以及朱高煦的阻碍,宣布撤军。
只是对于这次北巡,军中倒也没有人有微词,说到底明军屡次出塞,也并非每次都能遇到蒙古人。
众人只是当兀良哈遭受打击太大,因此北迁过远,搜寻得不偿失罢了。
兴许只有朱高煦与朱棣及燕府、渤海二府诸将才知道这次无功而返的原因是什么。
“老二,俺走了。”
兀良哈秃城外,看着二十余万队伍开始南下返回,朱棣策马来到了渤海三千骑阵前,神情复杂的对朱高煦交代。
在朱棣身后,朱能、丘福、张玉及姚广孝等人的表情也耐人寻味,显然这次朱高煦的做法,让他们重新认识了一遍他。
不过对于他们的想法,朱高煦本人并不在意。
等朱允炆的刀子真正挥向燕府的时候,不用他开口解释,朱能他们就能理解自己了。
“父亲,小子还是那句话……”
朱高煦看着朱棣及燕府众人,他策马前用几人才能听到声音说道:
“南京那位恐怕已经继承了大位,小子此举保全了您,但我那五叔恐怕会成为您的替罪羊。”
朱高煦在诡辩,亦或者说在给朱棣洗脑。
朱棣不知道历史,他只能根据眼下来判断,因此当朱高煦如此暗示后,恐怕当他得知朱橚被削藩废为庶人时,他的心情会十分复杂。
“周藩和齐藩,若是朝廷对二者都动了手,那下一个就是您了。”
“若是朝廷真的要对您动作,那小子便是首当其冲。”
“小子在此与您和诸位将军交代一句,若是朝廷要对小子动手,那小子绝不会束手就擒,您应该知道小子我是什么意思。”
朱高煦还是想着逼反朱棣,不过他的逼反方式改变了。
以他的判断,朱允炆如果真的要动朱棣,那必然要先动自己,原因在于历史的朱允炆和李景隆、耿炳文等人在对付朱棣时,其实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朱棣逃往塞外。
历史如此,眼下他们的心态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眼下的情况更为严峻。
历史的朱棣如果逃往塞外,那他只能投靠蒙古人,可眼下不同了。
因为有自己,朱棣完全可以逃往塞外,然后往吉林城投靠自己。
吉林城有锦衣卫,那朱允炆一旦掌握了锦衣卫,应该不难猜到吉林城自给自足其实也就是在这一两年。
先收拾朱棣,万一让朱棣跑了,那他们父子二人合兵吉林,大明无疑要面对一个更为棘手的边患。
因此只有先收拾了渤海,再依托燕山、太行山、山海关来围困朱棣,进一步削藩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朱高煦不清楚朱允炆会在什么时候动自己,但想来也不会拖太久。
九月派人去渤海,最迟明年开春接管渤海,没有往后延迟的可能。
当然,朱高煦最希望的还是朱允炆给自己一点时间,坚持到明年开春再对自己动手。
现在的自己,还需要一点时间做准备。
到了明年开春之后,只要他敢对自己动手,自己就干脆奉天靖难,所以他现在对朱棣说的这些话,就是让朱棣提前做好准备,别自己都起兵了,朱棣还在燕王府里装疯卖傻,到时候被朱允炆的人突袭燕王府都不知道。
果然,听完了朱高煦的话,朱棣脸立马就凝重了起来。
如果朱高煦真的起兵造反,自己是绝对会被朱允炆抓住机会给除掉的,想到这里他直勾勾的看着朱高煦。
他试图从朱高煦脸看出什么,却只看到了朱高煦那平淡的目光。
“你这是在逼俺拥兵自重……”
朱棣缓缓开口,朱高煦却摇头:“小子是让你自保。”
确实,朱高煦这一个月来的做法,不管怎么看都十分对不起朱棣。
如果没有建文削藩和靖难之役的爆发,那父子二人恐怕这辈子都将有隔阂。
只是对于朱高煦来说,如果建文削藩真的没出现,那他宁愿父子二人有隔阂。
“俺走了,你自己照顾好自己吧……”
朱棣没有再多说什么,此刻的他感觉心里有些难受。
抖动缰绳,他垂着头离开了兀良哈秃城前,而朱能与丘福、张玉则是在路过朱高煦面前时默不作声,只是作揖过后便策马向朱棣追了去。
在他们离开后,姚广孝也缓缓骑马到了朱高煦跟前。
不过相比较朱棣与朱能等人,他倒是依旧慈眉善目,嘴角挂着一抹轻笑,好像外事都与他不相干一般。
“这样的结果,您能接受吗?”
姚广孝前来询问,他很想知道现在的朱高煦,还能否保持那副从容。
“有何不能接受?”朱高煦依旧从容,并且他看了一眼姚广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