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过后,已经在近日开始准备屯田了。”
“然而,即便许多人都得知了吉林城有种植水稻的技术,可那傅让却没有让人种植水稻,更没有交出水泥这一物。”
“兴许是傅让也不知道……”朱棣试图解释,可在姚广孝那低垂的目光中,他的解释连自己都说服不了。
朱棣沉默了,姚广孝则是在他沉默片刻后开口道:“南边来了消息,陛下似乎准备再次让殿下领兵北巡,虽然没有具体明说,但从徐左都督的去向来看,应该是针对兀良哈诸部的。”
“殿下您今年,应该还会获得三都司兵权,并继续主持北巡备边事宜。”
姚广孝如此说着,同时也开口说道:“在北巡时,贫僧想前往派一名弟子前往吉林城。”
“这不好吧……”朱棣皱眉,他知道眼下的情况,不应该节外生枝。
“正因如此,贫僧才准备殿下与二殿下、宁王三位出兵后,才派人去吉林城。”
姚广孝解释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按照他所说的去做,那便是朱元璋也不会觉得这是朱棣和朱高煦在密谋什么,毕竟父子二人都在前线,没有必要特意派一个去吉林城搞事情。
有什么事情,完全可以在北巡的营帐中说清楚。
姚广孝此举,更像是为朱棣去刺探吉林城。
但这样做,反而让朱棣更不舒服了。
他和朱高煦的关系很好,若是因为姚广孝此举而被挑拨,那就有些麻烦了。
只是他也知道,自家老二确实藏着许多秘密,自己作为父亲,必须弄清楚才行,于是他深吸了一口气:“老二那边,你不用派人去,这次北巡你随俺去,俺当面问问老二。”
“如此,甚好……”姚广孝回了一礼,这让朱棣意识到自己了这个老和尚的当。
“伱这老和尚!”朱棣吹胡子瞪眼,可姚广孝却缓缓起身回了一礼,低声开口道:
“殿下,有的时候,您也得未雨绸缪才行。”
“我?”朱棣愣了愣,下意识就想要反问姚广孝,可姚广孝却不给他机会,起身便离开了承运殿。
瞧着他的背影,朱棣不明所以,不知道姚广孝的那句话是个什么意思。
他还在揣摩,只是他想了一个午都没有想出什么。
倒是在他揣摩的时候,千里之外的京城之中,朱元璋也忙碌结束了朱棡的丧事。
朱济熺被派往了太原承袭王爵,武英殿内只剩下了朱允炆与朱高炽这两个孙子辈的人。
坐在椅子,身穿素衣的朱允炆与朱高炽二人小心翼翼的看向自家爷爷。
在龙椅,朱元璋的身体比前几日消瘦了些,让人担心。
只是即便身体如此,他依旧在结束丧事后前来操办政务,好似要将悲痛化为力量。
在接下来的十数日中,朱元璋不厌其烦的每日前来武英殿,即便回了乾清宫,也常常处理奏疏至凌晨。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朱棡突然薨逝的消息也开始渐渐趋于平静。
时间迈入四月,朱元璋在四月初三日召见了从广西平叛结束归来的杨文。
杨文这人虽然才四十有九,但曾经与冯胜征讨西北,而后一直在南方执行军务,并不出名。
直到洪武十七年,他才在随傅友德征讨云南之后,擢升为建昌卫世袭指挥佥事。
洪武二十五年,建昌卫指挥使月鲁帖木儿叛乱,杨文随蓝玉前往征讨,战后升为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诰封骠骑将军,并世袭指挥使。
洪武二十七年,因为朱高煦举荐他平倭,因此他得到了更多登台的机会。
他在广西平叛期间,直接执掌的兵马就达到了六万之数,也因此他算是挤进了大明武将的权力中心。
兴许是看着杨文在广西搞改土归流弄得不错,因此他今日特地召来了杨文。
杨文长相平平,但朱元璋却能看出他十分沉稳,因此在杨文五拜三叩起身后,他对杨文开口:“朕子燕王在北平,而北平又为中国之门户。”
“如今召你来,是希望你能以总兵官的身份前往北平参赞燕王,同时从北平都司、北平行都司并燕谷宁三府护卫中选拣精锐马步军士,随燕王前往开平北边。”
“你以为如何?”朱元璋询问杨文,或许是因为朱棡身死,因此他加快了原定七月北巡的脚步。
“陛下指派,臣定当尽心尽力!”杨文没有什么多余的话,只是低头作揖,应下了这个差事。
见他没有什么要求,朱元璋也很是满意,询问道:“你旧部人马,可随意调遣,只需给朕拟个名册便足够。”
“末将领命!”杨文没有拒绝朱元璋的好意,毕竟他从未在河北一带领兵打过仗,没有自己熟悉的人手,确实很难节制大军。
只是他才作揖,朱允炆便皱了皱眉,因为他如果记得不错,杨文手下似乎有几个与朱高煦亲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