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然不担心西北的事情,那就说明西北很难有事情。
跟着朱高煦走出渤海王府,亦失哈在走出的同时回头看了一眼,随后对朱高煦的背影道:“殿下,王府是不是得修葺扩宽一下?”
“嗯”听到亦失哈的话,朱高煦也停下脚步,转过了身来。
他看着自己那低矮的渤海王府,虽然并不觉得寒酸,但这王府确实是张纯他们抓紧时间抢修出来的,因此有着不少毛病。
例如火墙和火道无法对所有房间供暖,以及部分房间积水,返潮等现象。
想到这里,朱高煦看了看四周,只见王府四周的房屋已经大多被推倒,废墟之中到处都是正在为自己干活的百姓们。
房屋被推倒,并不是它们都是危房,而是因为当下的吉林城正在进行重筑。
城内连接育苗田的供暖管道正在铺设,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修建的所有房屋都将有火墙和火道进行单独的街道供暖。
供暖燃烧后的水蒸气,将通过火道的倾斜角度,经过育苗田,流入松花江。
火道加火墙,以及可以保温的马粪,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把热量更久的留在育苗田的范围,继而让育苗田在三月就能生长秧苗,继而在四月抛秧。
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吉林城百姓过个较为温暖的冬季,也能让育苗田始终保持温热。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耗费燃料。
经过朱高煦的计算,吉林城五万余人,从十一月开始供暖,三月末停止,五个月时间里,总共需要二千余万斤柴。
由于数量庞大,因此即便可以满足,但也会把四周的树木砍伐一空。
好在对于柴的索取,朱高煦早就做好了明文规定,将松花江游的山林做出了规划,把临近松花江的长白山脉划为二十个区域,每年换一个区域。
当然,这里的供暖自然是比不后世的供暖系统,说白了也就是让屋子里能保持在零度以,不可能达到后世供暖的屋内十八度以。
但即便如此,这样的政策放在工业革命前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了不起的仁政。
“城内火道的铺设都进行如何了?”
想起自己在吉林城的种种新政,朱高煦就有种自豪感。
“已经基本竣工,因此奴婢才询问是否需要翻修王府。”
亦失哈交代着,同时给出方案道:“奴婢以为,可以先拆前院,随后铺设前院火道,而后修建火墙,加盖房屋,让王妃她们从后院搬到前院,随后再拆后院,以此类推。”
“这王府确实有些小,议事起来不方便。”听到亦失哈这么说,朱高煦也围绕着王府走了两圈,最后才说道:
“这样吧,就按照朝廷的礼制,修个东西阔四十六丈,南北长六十二丈,门楼四座、置承运一殿、厨库各一座、米仓一处,厅廊五十六,屋舍二百六十间的郡王府。”
朱高煦这般说着,但就这一句话,便让眼下的郡王府面积翻了数倍。
原本占地不过九亩三分的王府,经他一句话,便成了四十七亩六分地的规模。
当然,朱高煦并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了日后做准备。
他可以肯定,当朱允炆要对燕府削藩,那自己将会与朱棣一起被接管兵权。
届时,朱允炆估计还是和历史一样,假惺惺的给自己留个几百护卫。
到时候,这几百护卫都必须住在王府之中,因此王府不够大是不行的。
“奴婢领命。”见朱高煦同意扩建王府,亦失哈脸也露出了笑意。
他走到了一旁指挥百姓们修建水稻的一名吏目旁,对吏目指着渤海王府指指点点,吏目也颔首应下。
朱高煦好奇走了去:“你说什么了?”
“呵呵”亦失哈尴尬笑道:“奴婢让他去找城中工匠,早些把王府给推平重建。”
“额……”听到亦失哈的话,尽管知道这是好事,但朱高煦总感觉奇奇怪怪的。
“罢了,你自己看着办吧,别打扰到王妃就行。”
摆摆手,朱高煦提起了郭琰,心中有些头疼。
击退哈剌兀后,郭琰就时常问他何时同房,对此朱高煦倒也想,但是不是与郭琰,而是与她带来的那两名婢女。
对于朱高煦来说,他对现在的郭琰,实在是有些下不去手,尽管在这个时代是合法的,但内心的那些想法还是没办法彻底抛弃。
对此,他只能以王府太小,配不她身份来搪塞。
不过这搪塞久了,终究还是得迎来个结果。
等这新的王府弄好了,朱高煦也就没有理由回避了,不过就算到了那个时候,估计郭琰也才……
“唉……”朱高煦长叹一口气,一旁的亦失哈见状,还以为他是觉得修建新王府劳民伤财,因此故意岔开话题:“殿下,该去看看各坊的工地了。”
“走吧。”抛下那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