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水陆并进(3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3150 字 5个月前

下,不多时便见林粟端着铜盆,拿着毛巾重新走进了院子里。

朱高煦简单洗漱一番,重新坐回位置,一边吃边询问:“松花江没结冰吧?”

“没有,我特意询问过,起码要到十月中旬才会结冰。”林粟坐在朱高煦对面,就这样瞧着他吃饭。

“稍许陪我去船厂那边看看。”朱高煦交代一声,林粟也点头表示知道了。

吉林船厂,那里有着三百船工,只是这些船工从朱高煦来到吉林城开始,就不再进行造船,而是与许多工匠一样投入到了吉林城内外的建设中。

如今西阳哈被解决,松花江流域诸部皆臣服,那朱高煦就得好好利用松花江水运了。

不提与黑龙江汇合后的长度,单单松花江自身流域就达到了五十几万平方公里,整个流域范围内山岭重叠,满布原始森林,蓄积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山脉的木材都可以通过它来完成运输。

除此之外,朱高煦更在意的是松花江流域之中的矿产。

除关外稀缺的煤以外,当地还有金、铜、铁等矿产,以及丰富的渔业资源。

当然,松花江也有自己的缺点,那就是因为高纬度的原因,松花江的结冰期长达五个多月,而在大明朝,这个结冰期更长,足有五个半月。

不过结冰期并不能影响朱高煦和吉林城,因为他已经在三处矿产都安排了人手,现在只要等健妇前往当地工作,那每年开春之后都会有大量的原材料通过航运输送到吉林城。

想要运输这么多的原材料,船只是不必可少的,而如今吉林船厂的那几艘百料小船显然不能满足吉林城的需求。

这种时候,朱高煦从龙江船厂带来的那些船工师傅就有用武之处了。

他们已经在南京城建造过两千料的大船,有着丰富的造船经验。

之前自己忙于建设,没有水运方面的需求,因此他们一直闲置着。

但眼下伴随着肇州城和安东城的崛起,水运也将成为三城往来最低成本的运输办法。

不过松花江具体能通航多少料的船,这还得等朱高煦前往船厂,询问船厂之中的船工才能知道。

因此面对自己面前的面和羊肉,朱高煦很快便吃干抹净,随后带着林粟前往了城外的船厂。

早在朱高煦说要去船厂的时候,林粟就通知了船工们集结,所以在他们抵达船厂的时候,吉林船厂的三百二十名船工已经集合了。

吉林船厂并不大,东西宽不过百步,南北长也不过一百五十步。

船厂外围是木质的丈许围墙,内里则是有三个船坞。

吉林城的船坞符合明初船坞设计,船坞整体三面接陆一面临水,其基本组成部分为坞口、坞室和坞首。

坞口用于进出船舶,设有挡水坞门,船坞的排灌水设备常建在坞口两侧的坞墩中。

坞室用于放置船舶,在坞室的底板设有支承船舶的龙骨墩和边墩。

坞首是与坞口相对的一端,其平面形状可以是矩形、半圆形和菱形,坞首的空间是坞室的一部分,在这里拆装木桨。

船坞内海配有各种较为原始的起重、除锈、油漆和牵船的机械。

正常来说,当船舶进入干船坞修理时,首先用灌泄水设施向坞内充水,待坞内与坞外水位齐平时,打开坞门,利用挽马和耕牛将船舶慢速牵入坞内,之后将坞内水体抽干,使船舶坐落于龙骨墩。

待船舶修完或建完准备出坞时,船工们再向坞内灌水,至坞门内外水位齐平时,打开坞门,牵船出坞。

这办法是宋代张平想出来的,如今已经沿用了四百余年了。

有龙江船厂在前的经历,朱高煦在看待吉林船厂时也多了许多经验。

只是稍微看了看这三座船坞,他就知道了吉林船厂的造船水平究竟如何。

他回到了船工们集结的地方,吉林三百船工为首的是吉林船厂最老资格的王船工,龙江二十船工为首的则是有过两千料战船经验的刘船工。

朱高煦召他们二人前,随后让林粟遣散了其余船工。

带着二人,朱高煦走到了三座船坞不远处,指着这三座船坞道:

“船坞我看了,能造的船只应该是三百料以内的船只对吧。”

“回殿下,确实如此。”在吉林城造船数年的王船工毕恭毕敬的回答,朱高煦颔首,却又询问道:

“依你之见,这松花江从吉林城往南边去最大可以通行多大的船?”

“这……”王船工有些怯场,支支吾吾说不出来,直到看到朱高煦那鼓励的目光才大胆道:

“若是论四月到十月,那最大可通行一千二百料的战船,但建造那样的战船,以当下三百二十名船工的数量来看,起码得花费六个月的时间。”

“另外船厂内炮制木料的烘烤场也得扩建,而且我们没造过那么大的船,不能保证一次就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