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会厅议倭(1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3165 字 5个月前

“咕噜噜……”

正厅,伴随着茶炉的水壶沸腾,一只手也将它抬下倒入两杯盖碗中。

沸水将那色泽明亮、均整统一的茶叶冲刷泡起,所冲出的茶汤清澈明亮,空气中还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清香。

不同于现代一些添加了香精茶叶的茶香,这种茶香是一种持久散发的香气。

如此场景,便是一个不懂行的人,也能看出这茶叶的品质不低。

“这是新安的松罗,你尝尝与你平日里喝的有什么区别。”

当李景隆的声音响起,朱高煦也拿起盖碗闻了闻。

新安的松萝茶,他前世也在领导那喝过,不过那茶香与这茶香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只是闻闻茶香,都不用入口,朱高煦就知道这茶一定不是凡品,更何况这茶还是李景隆带来的。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问道:“这是若歙的松萝茶吧?”

“二殿下?”

同样的手法,如果朱允炆一开始就用在朱棣身,那靖难恐怕还没开始就要结束了,毕竟谁也想不到朱允炆敢对嫡亲这么做。

林五六看到里面放着的十根金条,眼睛瞪得和牛眼睛一样,当即拿出一根咬了一嘴,然后掂量道:

倒是不提朱高煦这边,只说李景隆乘车离去后,他没有直接返回自己在京的曹国公府,而是驱车前往了紫禁城。

不多时,由宁正坐镇西宁的圣旨便由武英殿下发。

明初的辽东尚需要江南不断输血才能维持局面,想要继续开拓那是十分困难的。

“我常年在北边对付北虏和西南对付西南夷,对倭寇确实不太了解。”

“午时了,都下去休息吧!”

只是他没想到,朱高煦已经被禁足了快一个半月,自家爷爷才松口展露出了要对他解除禁足的态度。

朱高煦三言两语就将平倭的事情说清楚,这其中功劳在于他脑中大致有着一幅地图。

以当下的航海技术,想要直接从松江海县前往济州岛,那是极其危险的,便是当下龙江船厂所制造的最大船只也不敢保证能平安无事的抵达济州岛。

“老天爷啊……这十根起码有一斤重了吧。”

不待朱高炽说完,朱元璋便开口打断了他,起身向外走去。

正因大明在辽东的实力十分虚弱,哪怕李成桂夺权称王,其内部依旧有着夺取辽东,和明朝开战的声音。

明初的朝鲜可不是明末和清朝时期那废物模样,事实经历了武人当国和蒙元干涉,以及围剿红巾军的各种战事,李成桂治下的朝鲜依旧能打。

“你有推荐的人吗?”听李景隆这么说,朱元璋便已经知道他想要举荐人,特意询问。

今日一看,似乎是自己的提醒起了作用,倭寇只是在屠杀了中左所后便离去,想来伤亡不少。

“此前魏国公在任时,杨文能颇有斩获,想来是得到了你的提点。”

朱高煦就像是皇帝手中的一块试金石,至于皇帝用他来试谁,不言而喻……

殿外的李景隆闻声入殿,走入正殿后拐入偏殿,并在入殿后五拜三叩,作揖唱礼:“臣曹国公李景隆,参拜陛下,陛下万福安康。”

“我瞧他兴许只是伪装,等出来之后还要再犯。”

朱元璋展露出了强硬的一面,他并不害怕和朝鲜撕破脸皮,况且他也不觉得朝鲜的李成桂会那么傻。

“自然得了陛下恩准,不然我怎敢来寻你。”李景隆轻笑,他能得到朱元璋的信赖,可不仅仅因为血脉和背景,而是为人处世和能力。

“至于南边,其实与我先前所说的无误,只要按部就班就能清剿闽浙及两广倭寇,不过南洋的倭寇一日未灭,两广及福建则难安。”

二人没有一句寒暄的话,直到李景隆走出院门,朱高煦才转身回了院子。

想来,这次犯事的倭寇就在这些岛屿藏匿。

“臣领命……”李景隆没有惊讶太久,下意识应下朱元璋的话后,便起身随朱元璋走了出去。

李景隆抬手作揖,以一个同辈人的身份和朱高煦交谈。

思虑再三,朱元璋还是准备先礼后兵:“让礼部的人将金州和倭寇北逃的事情告诉李成桂,并告诉李成桂,若是朝鲜不愿意天朝出兵围剿倭寇,那就让他们自己出水军围剿倭寇。”

“皇爷爷,高煦……”

李成桂对大明确实很恭顺,但这是在大明不影响他利益的情况下。

却不想这闲暇时的兴趣,到了这个世界却成了他在平倭的利器。

在他回来的时候,一直蹲守的林五六也从耳房之中走出,手里还抱着一个小箱子。

“九江,起身吧,自家人面前不用那么多礼数。”

“曹国公是来询问我防倭事宜的吗?”

只可惜他这样的人就因为靖难和燕军作战,带给了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