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最核心的良策,却是只字不提。
一句“吴王心中所想,便是我心中所想”,跟前几年“今日有雨”的术士有什么区别?
这是谁也不得罪,还能迎合了孙权的想法。
用老奸巨猾来形容张昭都不为过!
孙权也被张昭的回答整无语了。
这说了跟没说有什么区别?
考虑到张昭年老,大部分时间又都在家中著书立说,孙权也不好追着问太狠,遂将目光看向了陆逊和步骘。
步骘未开口,他还没想好要怎么回答孙权的提问。
陆逊则是思索片刻问道:“吴王是想战,还是想和。”
孙权不假思索:“自然是想和,可若是和不了,我也不惧战。”
陆逊献策道:“吴王可向诸葛乔去信,就言战事日久,致使百姓离农,父子夫妇多有离散,应以休战养民为主,不可轻启战祸。”
孙权微微点头:“此策虽然不错,但诸葛乔未必肯听。”
陆逊又道:“可让左将军前往荆州探亲。”
诸葛瑾眉头一蹙:“诸葛乔如今督荆州事,又岂会因私废公?莪去,不合适。”
说实话,诸葛瑾不太敢去荆州见诸葛乔。
诸葛乔骗起人来,那是连诸葛恪和诸葛融这俩兄弟都一起骗的。
诸葛恪去趟成都,回来就跟孙鲁班搅到一块了,诸葛瑾不得不让孙鲁班当诸葛家的儿媳。
诸葛融去趟关中,然后就掀起了江东对提花绫锦的时尚狂潮,江东不少士人争相让诸葛融代购提花绫锦。
以至于诸葛融成了江东代购祖师爷。
虽然其他商人也能拿到提花绫锦,可到手的成本却远比诸葛融高!
毕竟。
诸葛融直接去掉了中间商赚差价,直接从陇右拿货,这成本肯定是比其他商人要小。
最近。
诸葛融又不知道是哪根经不对,私下里跟诸葛瑾讨论要在江东建作坊。
说什么提花绫锦从陇右运到江东,运输成本太高,而且量也不够大,不能满足江东的市场需要,还有什么资本论之类的陌生词。
诸葛融口中时常冒出来的陌生词,诸葛瑾往往要花很久才能理解或是压根理解不了。
一开始。
诸葛瑾和诸葛恪都是反对的。
然而诸葛融来了一句,可以给诸葛恪分润,让诸葛恪的兵能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喝最好的拿最好的。
巨大的利益下,诸葛恪转头就开始劝诸葛瑾要支持诸葛融,这都是为了江东!
在诸葛瑾的追问下,诸葛融才吐出在江东建作坊是诸葛乔的提议。
甚至于,诸葛乔还曾拍着诸葛融的肩膀说“肥水不流外人田,你是我兄弟,这钱我不让你赚,让谁赚?”
若诸葛乔在刘备麾下只是个小角色,诸葛瑾也不在意。
可诸葛乔如今的身份,是辅汉大将军、董督荆州事、假节钺、享州牧实权。
诸葛乔会如此简单的只是想让诸葛融在江东建作坊赚钱?
诸葛瑾半个字儿都不信!
一个儿子被忽悠经商要让江东出现真正的商人,一个儿子被忽悠娶孙权女儿立志北伐,诸葛瑾生怕自己去了荆城,也会被诸葛乔给忽悠了。
然而这些话,诸葛瑾是不能明着说给孙权的。
譬如资本论,诸葛瑾自个儿都没理解,还怎么解释给孙权听?更别说给孙权分析利弊了。
孙权还未开口,诸葛恪就抢先道:“左将军,虽说诸葛乔过继给了二叔,但你依旧是诸葛乔的长辈。”
“以长辈的身份劝诸葛乔休战养民,诸葛乔岂会拒绝?”
诸葛瑾没好气的瞪了诸葛恪一眼。
我劝诸葛乔?
你是巴不得让诸葛乔劝服我,然后我再返回江东劝吴王出兵北伐吧!
孙权听了诸葛恪的话,信以为真:“子瑜,元逊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
“你去趟荆城,劝诸葛乔休战养民,要以荆州士民为先。”
诸葛瑾无奈:“倘若诸葛乔不同意,又当如何?”
孙权笑道:“无妨!若诸葛乔不同意,再商量应对之策。”
诸葛瑾无奈,只能应下这个差事。
陆逊又道:“吴王,既然是要劝和,不能只劝诸葛乔。”
“可再给伪魏的豫州牧曹植去信,希望三方能为了士民安稳而和睦相处。”
孙权采纳了陆逊的提议:“就依伯言之见,可再遣使给曹植送信。”
回到家中。
诸葛瑾不由喝斥:“元逊,你为何非得劝我去荆城?”
“伯松的性格,你比我更清楚,他既然选择了出兵北伐,又岂是我能劝得动的?”
诸葛恪赔了一礼:“阿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