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的身世,幸福的童年。
白孤寻从他的养父身上学到了一个道理:做人,还是要厚道的。
这个道理贯彻了他的一生。
白状元进入了官场,当了太子门大夫,干了一年,他想辞官。
辞官的原因,是因为丰余。
当时的朝廷里,看不惯丰余的很多,辞官的很少。毕竟虽然丰余不是什么好鸟,但还是正常发工资的。至于他干的那些破事,只要不鸟他似乎也不会受到啥影响。
贪污腐败丰余是不会管的,整个朝廷就他贪的最多,要是管什么贪污腐败那不是拿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说来也怪,丰余不怎么需要花钱,却喜欢捞钱,捞了还不用,当成自己的私房钱。所以长安城里最大的贪官就是丰余。
其实到了丰余十五年(1428年),丰余就已经算是彻底疯狂了。他不仅在城里到处跑,还边跑边捞钱、边跑边杀人。天天喝酒喝到神志不清,然后一不开心就随便砍人。为了捞更多钱,丰余把税收的比例改到了五比一。
百姓受到压迫,是很危险的事。
所以从丰余十八年(1431年)开始,在民风淳朴的两广地区就已经出现了比较小规模的农民起义。
白孤寻被震惊到了,一个人居然可以如此没有良知。
杨继正之所以把名字改成白孤寻,就是这个理由。孤寻直译过来,可以理解为孤独的寻找。在当时的朝堂上,起这个名字是很有道理的。
没有人会和白孤寻一起去寻找那似乎根本不存在的光明,比起看不见的光明、社稷,似乎还是自己的利益更为重要。
孤寻者,孤独寻找光明者。
白孤寻寻了一年,除了几封农民起义战况的急报啥都没寻到。
在这种环境下,白孤寻有些泄气了。
正当他打算上书请求辞职时,顺统找到了他。
经过了对白孤寻长期的观察,顺统认定,白孤寻是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坦坦荡荡问心无愧的大臣。
一个日后定有大用的人,这是顺统对白孤寻的印象。而白孤寻后来的表现也证明了,顺统的眼光是很好的。
白孤寻加入了顺统的亲信队伍,开始一起密谋篡位。
但是现在有个问题。
虽然顺统知道自己的父亲丰余不是个好东西,现在可以改变大隋命运的人只有自己。但是他因为太过于仁慈,不忍心把自己的父亲赶下台然后杀掉。李纯昂说不杀不行,不杀难以平息众怒,到时候更不好处理。
双方争执不下,直到丰余二十年(1433年)。
丰余二十年五月二十日,丰余和顺统一起上街,李纯昂和李风跟在顺统后面。
这时,一户百姓家里传来小孩的哭声。
丰余应声而去,闯进百姓家中,细细一看,小孩只有一二岁的样子。
于是,丰余将手,放在小孩头上,轻轻抚摸,小孩不哭了。
然后,丰余一把将抓起小孩,又快速丢出。
小孩被摔在地上,大哭不止。
丰余却只是微微一笑,那笑中蕴含着杀气:“太吵了……”
一旁的顺统好像感觉到了什么,他伸出手拉住丰余的衣袖。
“父皇,别……”
顺统被丰余推到了一边。
然后丰余走到小孩旁边,缓缓抬起脚。
重重的踩下。
“咔”
哭闹声停止……
顺统站在小孩旁边,拿起旁边的宣纸,将小孩那破碎的头盖上,很快,宣纸就被染红了,然后顺统连说了三次“对不起”
而他的父亲丰余,此时已扬长而去……
亲情的羁绊断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