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通情达理的满清通事就用流利的江淮官话,来盘问事情经过,之后立即告诉两位满清王爷,他俩得知关宁铁骑以及其余明军战斗力如此强悍!不愧为大明帝国的边军,这让他们惭愧不已!
也不由得感叹道“女真语:这关宁铁骑果然名不虚传!单凭吴家三兄弟区区3万多兵马居然能够抵挡住大顺军队10万之众如此之久!看来他们还是有些本事的,如此一来战后,本王是得提醒一下皇父摄政王了,这吴家三兄弟以及关宁铁骑决不能留,必须斩草除根!”
与此同时在南直隶淮安府地区刚刚,打退了流寇军队撤退的明南直隶兵部尚书:史可法,过江回到了南直隶应天府皇城南京城内。
随后就在华盖殿内,对诸臣们宣布当今大明皇帝驾崩之事!众臣们得知消息后,纷纷泪流满面,哭泣不已,可冷静之后,大家都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当早日议立新帝。
可对于帝位归属权,却又有一番论战?
因为单从血统上来说,明光宗泰昌贞皇帝:朱常洛,有皇长子明熹宗天启哲皇帝:朱由校、皇五子明毅宗崇祯烈皇帝:朱由检,其余的皇二子明简怀亲王:朱由??、皇三子明齐思亲王:朱由楫、皇四子明怀惠亲王:朱由模、皇六子明湘怀亲王:朱由栩、皇七子明惠昭亲王:朱由橏,都已经夭折!
先帝明熹宗天启哲皇帝则是无子,如今大明天子殉国了,就连明皇太子:朱慈烺,与明三皇子定哀亲王:朱慈炯、明四皇子永悼亲王:朱慈炤、明五皇子悼灵亲王:朱慈焕,都下落不明!
所以诸臣们就提议应从明神宗万历显皇帝:朱翊钧,陛下之子~明光宗泰昌贞皇帝诸弟中选择一个。
首先群臣们就选中了明神宗的皇三子明福恭亲王:朱常洵,一脉作为帝位继承人!毕竟明神宗生前就一直想要立明福恭亲王:朱常洵,为太子。
也因而被卷入到东林党反对的「国本之争」中,现在也算是物归原主了!
况且眼下新任的明福亲王:朱由崧,如今就住南京城外的上元县内,随时都可以接来宫中即位,因此只要在先帝皇太子以及三位皇子亲王无法到达南直隶应天府皇城南京城继位的情况下,明福亲王殿下就为第一个顺位继承者。
故此为了保证皇位正统,众人就决定先拥立其为监国,之后在推举登基为帝。
然而东林党们却持有相反意见,以东林党领袖明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钱谦益,为首,就以〈立贤为名〉,主张拥立明神宗之侄明潞闵亲王:朱常淓,为新任大明皇帝(监国)。
关于这点,就连在场的明南直隶兵部尚书也赞成此法,还声称;明福亲王殿下(在藩不忠不孝,恐难主天下大事!)
可是明潞闵亲王却是血统偏远,缺乏即位的理由!
但他的贤名却为他赢得了许多人的同情和支持,当时朝政有内阁负责,即使是皇帝不能处理政务,负责的臣子们仍然可以维持政权机构的正常运转。
就目前以局势而论,留都诸臣们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精神领袖(皇帝),而并不一定非要是雄才大略的贤君不可,故此明南直隶兵部尚书这才当即指出了明福亲王不可立的七大理由,既;「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这条条都是大忌!
况且群臣们也不可能要求,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筛选,因为藩王太多了,总有大批的野心家趁机下手借着拥立一事争功,到时大明的局面势必会土崩瓦解,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
虽然明福亲王有种种缺点!可毕竟从关系上来说,他是先帝的堂弟,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肯定是拥立他即位更加合适。
但是东林党一派却坚持反对,而是极力要拥立明潞闵亲王为帝。
其实并非如口头上说的明潞闵亲王贤德,而是因为明福亲王的皇奶奶~明郑皇贵妃:郑妙瑾,她是明神宗最宠爱的妃子,一直怂恿明神宗立自己的儿子明福恭亲王:朱常洵,为太子。
当然明神宗也一直想让明福恭亲王做自己的接班人,可无奈朝中大臣们却一致主张要拥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储君,因为按照规定「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立嗣原则,明皇长子:朱常洛,才是皇太子殿下的最佳人选。
因此这场储位之争也持续了许多年,直到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立了明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这才尘埃落定。
可明福恭亲王仍然留在京师不肯就藩,所以明皇太子:朱常洛,的太子之位仍然不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