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边军出动】(2 / 2)

明大同总镇总兵多了几分担心,毕竟这车营从大明崇祯十四年至今,已有三年未曾出动了,部分战车年久失修,似乎已经起不了多大的抵挡作用了!

这时身穿鱼鳞甲,头戴直顶钵盂,插着红色旗帜的明山西行都指挥使,从都司府公署大堂内大步走了出来,还随手解下战袍扔给身后明军士兵拿着。

随即自己很潇洒的径直骑上战马,并下令道“全军出征!”

话音刚落旁边的明军刀牌手就举起佩刀,斩杀了三个从大牢里拉出来的罪犯用以祭旗(实际上是造反的百姓!)。

待大军出动之时,明山西行都指挥使才缓慢骑马过来与明大同总镇总兵同行,并询问道“姜总镇总兵,此战你打算在何处迎击流寇啊?”

只见被询问的明大同总镇总兵拉住缰绳,答道“回禀行都指挥使大人,末将认为,这朔州(朔州卫)乃是最佳的交战场地,如今流寇刚刚拿下宁武关守御千户所,是断然不会加急行军北上的,势必会在雁门关守御千户所、山西镇、利民堡,这一带加强防御,不让我军轻易突破!而朔州(朔州卫)乃是官道地区,又是北上的必经之路,在此迎战流寇,那么大同车营也可发挥作用。”

此刻明山西行都指挥使笑了笑没有说话,而是继续往前赶路。

另一边的大顺帝:李自成,在喝过醒酒茶之后,就有士兵们前来汇报道“启禀陛下,丞相与众将在门外有要事想面见,您看是否准许?”

于是大顺帝挥挥手让士兵宣他们进来。

首先走进来的是大顺丞相:牛金星,其次就是大顺右营制将军:李岩,与夫人:红娘子,以及一批穿着扎甲的武将们,这让大顺帝见此情形,便猜想定然又是来劝他出兵的?

可眼下大顺帝已经被宁武关守御千户所的明山西总镇总兵:周遇吉,手下的勇卫营给打怕了!他早就有打算撤兵的心情了。

再加上心里盘算着区区一个宁武关守御千户所就这么难打了!那北方还有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大同府、北直隶万全都指挥使司的宣府三卫、延庆卫的居庸关、帝都北大门的昌平州等等,这些加起来至少数十万兵马。

要是个个都如此,那就更别提进京了!恐怕自己还能不能活着到达京城?这恐怖都是个问题?

所以大顺帝故作姿态的伸手说道“李公子,你这个新郎官不好好抱着新娘子在屋里坐享天伦之乐,如此急匆匆地跑来见朕,有何贵干啊?”

看到故意装糊涂的大顺帝,众将们便开口劝说道“陛下,咱们不反也已经反了!不东征也已经东征了,眼下咱们虽然拿下山西镇一带,驻防长城地区,但总归不能老待在这吧?还请您发句话,是继续北上,还是回去陕西承宣布政使司?”

见众将们都开口了,大顺帝也不好当面拒绝,唯有大顺丞相站着一言不发。

因此大顺帝看了一眼旁边的大顺丞相,就询问道“丞相大人,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当然大顺丞相自然是希望顺军能够继续北上的,但又怕说出来让大顺帝不高兴?可不说吗?又会让众将们寒心!

于是他就举了一个例子,很委婉的说道“不知陛下可曾听过汉末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冀州牧:袁绍,命大将军主簿:陈琳,作讨曹操檄文之事?然而汉车骑将军:曹操,却在许都正患头风,但在『官渡之战』时却打败了冀州袁军,并俘虏了大将军主簿?”

在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愚笨的大顺帝依旧没有明白过来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实际上大顺丞相再用此事折射当下,告诉大顺帝此乃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举,亦如当时陈琳被俘时,对曹操说的那句话“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也!”

除了大顺帝没文化听不懂之外,就连许多顺军将领们也都懵懵懂懂的,就跟听故事一样毫不知情!

这点唯有大顺右营制将军:李岩,听出来了其中的含义,便上前禀报道“启奏陛下,丞相大人之意,是说我军目前的局势已然是强弩之末很难回头了!一则退,就极有可能被宣大明军趁机追杀?二则守,则兵力与粮食都不太稳定,拖得久的话,倒是让大明有调兵遣将反扑时间,故此末将遵守丞相大人之意。”

看着众将们都是出兵之意,无奈之下大顺帝只好硬着头皮集合军队北上迎战。

正好在点将之时,大顺右营制将军又请命愿为先锋,旁边的红娘子也就夫唱妇随,一起带兵在前开路。

未时,过了长城开进到朔州(朔州卫)平原官道上的顺军重甲兵们,正有序的开进着,忽然间一个士兵就看到了远处官道上,有许多士兵的身影,目测大约有7百步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