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余人,都配备了先进的火绳枪(幕府俗称;铁炮)。
而明中军提督府左都督兼东征提督:李如松,则命令明辽东总镇右副总兵:查大受(明宁远伯:李成梁,的家丁)首先率军攻打城北密台门前面的牡丹峰。
随后中军明东征左副总兵:杨元、右军明东征左参将:张世爵,一起领兵进攻城西七星门,左军二弟明东征右副总兵:李如柏、明复州卫游击将军:李芳春,领兵进攻城西普通门,明京军神机营左参将:骆尚志,与李氏朝鲜兵曹备边使:李镒、李氏朝鲜平安东西道防御使:金应瑞、明辽东总镇左副总兵:祖承训,一起的率领明军乔装为李氏朝鲜军队,用来麻痹幕府倭寇,主张力攻城南芦门与含毯门。
随着由坐镇指挥的明东征提督:李如松,下达命令后,四城部队们开始攻城,明军金鼓大震令旗挥动,顿时火铳队、战车营、火炮营,纷纷开火朝城楼上炸去,此战打得相当激烈。
但幕府倭寇军队则依托平壤府城墙及城外各处堡垒的掩护,以火绳枪不断射击冲锋的明军。
顿时喊杀声四起,城上城下劲弩齐发、巨炮齐轰、火铳齐射、战车齐开,火焰蔽空震天动地,幕府倭寇们的火绳枪虽然略优于明军火铳,但他们却没有威力强大的火炮。
这是自幕府战国时期以来,由于国内缺少铁物质,很难造出各类大炮,因此幕府倭寇军队还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远程射击的大炮,甚至连普通大炮都不曾多见过。
故此明军火炮射出的铅子炮弹,不断掉落入敌营后,便给幕府倭寇军队造成了很大的杀伤和威慑力。
为了速战速决明东征提督还下令全军;必须在午时之前攻下平壤府城门,否则前锋营将领们一律斩首示众,若攻下城池,先登城者赏银5千两,临阵怯战者杀无赦!
首先由明京军神机营左参将表现得异常勇猛,从云梯处率先攻上城南含毯门城楼,幕府倭寇军队就掷下巨石击中其腹部,但他依然奋战不止,身后的江浙戚家军兵团们则紧随其后上城。
其中还有附近的李氏朝鲜义军与僧兵们,也一起前来参与作战。
另一边急于雪耻的明辽东总镇左副总兵,穿着李氏朝鲜三叉齐腰甲军服,打着李氏朝鲜牙旗,混在李氏朝鲜军队中悄悄靠近南芦门。
这让一向轻视李氏朝鲜军队的幕府倭寇军们并不在意,反而从容的将兵力调往陷于恶战的北门中,直到他们看到李氏朝鲜部队中有露出布面甲以及齐腰锁子甲时,才发现里面居然有明军?
但是城下伪装成李氏朝鲜军队的明军,却已经和李氏朝鲜军队一起进攻了,先以李氏朝鲜军队打头阵,进攻城南芦门,再由明辽东总镇左副总兵率部跟随着,驾起吕公车攻上城楼。
明东征左副总兵与明东征左参将,下令用撞车,凿碎城西七星门、明东征右副总兵则率兵直接攻破了城西普通门,就这样大明各路军队乘胜与幕府倭寇军展开了巷战。
激战时右军明蓟州总镇左参将:吴惟忠,在攻打北门牡丹峰时胸口中弹,但仍捂住胸前锁子甲大呼督战,直到率部攻克了峰顶。
而主将明东征提督的坐骑被倭寇铁炮队击毙,城西普通门巷战的二弟明东征右副总兵头上钵盂直顶头盔被击中掉落,却依旧指挥明军火铳队与步兵进攻。
虽然明军的单兵火力(指当时万历年间的各类火铳威力)不及幕府倭寇军队的铁炮火绳枪射程远、穿透力大、精准度高,只有部分明军装备了与幕府倭寇火绳枪队差不多杀伤力的鸟铳而已!
其余明军大多数都还在使用,较为原始的;单眼铳、双眼铳、手铳、铁铳、铜铳,等杀伤力不强的火器,要么就是诸如;三眼神铳、四眼铳、五雷神铳、六眼铳、十方铳,等射击密度大,但精准度不高的火器。
不过好在明军火炮营装备了数量众多的各类火炮,尤其以方便携带的虎蹲炮,给与了幕府倭寇军队最重大的杀伤力。
幕府倭寇军队的弱势,恰恰在于他们国内几乎没有各类火炮,而明军的火器,又恰好是以各类大炮为主、射程远、威力大。
还有就是幕府倭寇将领和倭寇士兵们缺乏躲避炮弹的经验,再加上武士道的不怕死精神,让他们作战时,往往都是死了一批又上去一批。
这直接成为了明军大炮的活靶子。
倭军他们的主要火力,就是以火绳枪(铁炮)为主的火器,毕竟安土桃山幕府国内缺铁,且军队为各国藩主私有,无法充分调动一切资源统一制造。
无论是武田家、织田家,还是德川家,即使是动员幕府全部力量,也只能制造出射程一二百米的小臼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