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3章 君臣(23)(1 / 2)

盛世枭雄 清风明月 1068 字 5个月前

夏云泽不是什么事情都等着林立去做的。

登基这些年来,在朝堂上也培养了不少自己人。

翰林院虽然没有实权,都是写文人,平时就负责撰写圣旨,整理书籍等工作,但通过开办希望小学,翰林院官员们的权利也在增加。

别的不说,欧阳若瑾,能外放到关西做太守,就给翰林们一个很大的希望。

再者,阴山大学也是直接与翰林院对接的,阴山大学里毕业的学子们,不仅仅是林立的门生,也是翰林院的人。

银山大学三年来颇吸引了些人才,受启明先生和阴山大学教育的本质影响,这些人都是实干为主。

有的做学术研究,阴山会提供很好的研究环境。

有的会参与到新兴产业中,阴山和云中工厂正需要这些人才。

还有的就成为了欧阳少傅的门生,参加科举。

林立还与夏云泽商议,每年翰林院都给阴山大学部分名额,让一些学子们前来“实习”,提前感受翰林院的文化氛围。

校友的身份,加上阴山大学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研究氛围,让这些才子们对阴山大学带有怀念与眷恋,对翰林院满是憧憬和希望。

这些人在各行各业中做出了成绩,首先想到的就是报效阴山大学,报效大夏。

除了翰林院,六部里也有做基础工作的官员,虽说没有实权,但对六部的运行,也有基本的了解。

只要有机会,这些官员未来都会成为大夏的栋梁。

而六部中的刑部、兵部,六部之外的大理寺,也都控制在夏云泽的手里。

夏云泽这个帝王,还有着寻常帝王不具备的优点,就是用人不疑。

跟在他身边的人,都能深切地体会到这点——换个帝王,谁能放心将羽林军都交给手握兵权的大将军管?

虽说林立并没有带着军队来京城。

林立闻言也没太推辞,很是爽快地答应下来。

孙尚书才回户部,刚刚将林立所说的“资产登记”之事说于大家,圣旨就到了。

拟旨的是翰林院,宣旨的是礼部和翰林院。

礼部负责宣旨,翰林院负责解答什么是资产登记,什么时候开始,如何登记,如何审查。

朝臣们猝不及防,一个个接旨之后就是目瞪口呆。

接着就听说了“资产登记处”正式成立的消息,果然“处长”是林立那位如今被朝臣们恨得很的大将军,而登记处的人,竟然有一半是陛下的羽林军。

这下,朝臣们人人自危,都不明白陛下到底是要做什么。

第二日早朝,所有官员早早就都到齐了,一个个面色冷峻,互相询问。

待到上朝,山呼万岁之后,朝堂上安静如鸡,一个说话的都没有。

翰林院的王翰林上前禀报,说昨日已经拟了财产登记表的格式,夏云泽吩咐一声发下去,就有翰林院的小翰林们捧着一摞纸,大臣人手几张。

纸张的格式大家都熟悉,采用的是林立设计的横版格式,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两大类。

其中固定资产还包括家里下人,和下人名下的资产。

其实这时代房契、地契都需要在官府登记的,成亲时候的聘礼和嫁妆,也要在官府备案,家里人口官府也都有记录。

但官府并不登记你的产业价值几何,产业的盈利状况也是不公开的。

而这个资产登记中,还要求写明资产和收入来源。

尤其是收入这块,还包括了未分户的家庭成员的收入。

分发之后,夏云泽问道:“各位大人,对此举可有异议?”

朝臣只翻看着手里的纸张,一时没有人应答。

昨天接了圣旨之后,各个部门着实讨论了好一阵,纷纷认为此举大失体统。

然而在夏云泽面前,却也无人愿意率先提出质疑。

好一会,户部尚书才开口道:“禀陛下,臣等的产业都在官府中备案,再做一次资产登记,意义何在?”

翰林院的王翰林上前道:“孙大人,这个下官可以为你解答。资产登记与官府登记的房产契约等是两个方向。

官府登记的契约,是为了财产分割时候的备案登记,孙大人手里的这张登记表,主要是资产来源合理合法这一项。”

孙尚书道:“请问王大人,这登记的目的是什么?”

王翰林迟疑了下,林立道:“孙大人,这个问题我来为你解答。

孙尚书,各位大人,我在晋地任职的时候,对民生做了了解。

整个晋地,八成以上的产业、土地,都集中在士族大户手上。

晋地的百姓,要么成为这些士族大户的佃农,要么是在这些大户的产业里做工。

诚然,这些士族大户给了百姓做工和耕地的机会,让他们有了些许收入能养活一家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