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祭侄文稿(2 / 3)

众人首先回头去看他们的陛下。

李世民耳根微红,振振有词道:

“朕乃爱宝心切!后世不亦有说,纸寿仅千年。”

“若无朕之爱惜,宝帖或丧于战火,辱没于贼人之手。”

“大家爱惜国宝,当受赞誉!”

长孙无忌跳了出来。

外戚之辈!魏征心里吐槽一句,随即也不再在意。

贞观臣子也多是比较惊讶,毕竟陛下如今还是龙精虎猛,骤然提起陪葬云云,便忍不住让人多看两眼罢了。

更为关心的还是这《祭侄文稿》的遭遇。

魏征皱眉,直觉得这后辈看来亦有自己的难处:

“看来即便过千年,寡廉鲜耻之辈亦不少也。”

“此颜公稿,文有悲愤,字字泣血,以此媚奴,数典而忘其祖。”

“夷州…”李靖坐的位置离地图颇近,伸手便能触碰到:

“陛下欲扬海军,当取夷州珠崖。”

后世地图之精确,匪夷所思,故而李靖依其而算,从泉州至夷州不过四百里远。

侯君集跟上老将军的想法,接着道:

“且从这夷州往东北,海上每隔二三百里便有岛屿,或可为中继,而趋倭奴国。”

李靖捋捋胡子感觉这思考的有点远,但亦不失为一个方向。

从去岁新设海政起,各州便有张贴告示便寻造船大匠欲图海船,明州与登州莱州等地也有了新的调命。

至去岁冬,将作监的中校署增设一位中校令,下辖二丞十监作,掌供海师诸事。

杜如晦对这些清楚的很,同样点头:

“海师今岁新设,用取夷州,恰如其分。”

天才一住言情小说s23

对于《祭侄文稿》,张飞的感叹简简单单:

“这后世,写字还怪好看。”

“俺有空也要练书法。”

糜竺笑道:

“这历代书法之变,看来亦暗含科学之道。”

“造纸之术愈好,纸价愈低,识文写字之人方有余裕精研书体。”

张松对此感慨颇深,拿起面前的一叠纸用手指拨了一下,感受着手感道:

“若非主公入益州,我等何从得知好纸之便利?恐还为竹木简牍之累。”

虽然早就知道京城有一位写字很好看的大家蔡邕,但对于绝大多数只能用用得起简牍,咬咬牙才能用得起绢的人来说,买不晕墨的左伯纸练书法?多多少少有点奢侈了。

糜竺笑眯眯:

“纸乃佐世之物,能兴文,能利民,能开民智,能造社稷,亦能灭敌讨贼,后世之赞誉,名副其实。”

早就对纸的前景有所预判的孔明徐徐出了一口气:

“这唐有颜真卿,何其幸也。”

刘备摇头,看着孔明真诚道:

“百年遗泽,颜真卿乃唐应得之人。”

“吾逢乱世,遇孔明方可叹,何其幸也!”

两只手握在了一起,孔明畅快一笑:

“主公何必自谦?”

“乱世枭杰何其多也,存仁德察民心者,何其少也?”

刘备拍拍孔明的手背,感慨道:

“此乃备立身之本,亦乃后辈偏爱之本,不敢忘也。”

法正在一边笑道:

“如今既有良纸,亦有装裱技法,军师当为后辈多留真迹。”

孔明笑着一摊手:

“此前通光幕送后辈真迹,后辈不信罢了。”

并道:“书体非亮所长也。”

“与之相较,不如为后世开科学之途,此乃足用万世之良方,胜亮真迹千万倍。”

“若是有生之年再能复西域,除倭患,则亮此生无憾矣。”

法正有点羡慕,自己还在为汉中之功沾沾自喜呢,人家已经在考虑…

摇摇头,法正决心不管其他了。

为今之计,先保证不早死,然后复汉室之基,再去争后世之名。

不过随即法正想起来一件事,道:

“军师,归成都前,庞军师在汉中收了个弟子,名唤姜维。”

孔明的笑容凝滞下来:

“啊?叫什么名字?”

安史之乱中,本是回京述职的封常清被卷了进去,潼关被斩。

而被他镇守的安西,则是留下了他的功绩与英名。

在此长大的张议潮就是听着封常清的传说长大的,年轻时的张议潮经常手抄封常清的遗书,奉已故的封常清为师,并以学生自称。

在潼关被斩之前,封常清冷静的写下了《封常清谢死表闻》。

在这封绝笔奏章中,封常清简单回顾了平叛的战役,不甩锅,主动揽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