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我不当大哥好多年(1 / 2)

大唐游侠儿 酒徒 1699 字 8个月前

血亲复仇为《周礼》所推崇,作为府学生,杜七艺和骆履元都能背诵其中大段文字。然而,大唐律法到底对血亲复仇如何规定,二人就不清楚了。因此,听罢姜简的话,全都半信半疑。

知道自己不说服杜七艺和骆履元,绝对去不成漠北,姜简想了想,将案例信手拈来“即墨人王君操,其父为同乡李君则所杀。时值隋末战乱,官府不管事。王君操年幼,且无兄长,只能忍气吞声。贞观十五年,君操二十四岁,持利刃杀李君则与道,随后自首。当地官府不敢擅自决断,上报朝廷,陛下以‘子报复仇天经地义’为由,赦免了他。”

“贞观七年,绛州女子卫无忌之父被同乡卫长则所杀,地方官员以互殴轻判长则。卫无忌时年五岁,没有兄弟。十二年之后,卫无忌的伯父请客,长则赶来赴宴。卫无忌以砖头击他后脑杀之。有司上奏陛下,陛下以为卫女孝烈,特地赐予田产五十亩,宅院一座,命地方官员给她挑了个好人家嫁掉。”

“贞观十六年……”

一口气说了四个血亲复仇的案例,官府的判决结果,全是有利于复仇一方。当即,杜七艺的反对态度就松动了下来,皱着眉头,低声说道:“照你这么说,如果成功刺杀了那车鼻可汗,有司的确不能治你的罪。问题是,车鼻可汗身边至少有上万虎狼之士,你孤身一人前去,跟羊入狼群有什么……”

“诵义岂能畏路远,除恶何必问山高?”姜简看了他一眼,正色打断,“这是你舅舅的原话,他还说过,若闻不公,纵使为恶者远在千里之外,亦仗剑而往。道义所在,纵赴汤蹈火,也不敢旋踵。”

这几句,都出自杜七艺的舅舅,快活楼掌柜胡子曰之口。虽然不文不白,配上此人平时所讲的那些故事,却像九转大肠配上陈了十六年的女儿红一样上头。

当即,向来老成持重的杜七艺,就没了话说。而小透明骆履元,心中更是热血翻滚,竟然在旁边以手拍案,“言出必信,行必有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子明没错,是我们两个糊涂了。咱们腰悬三尺剑,整天想着行侠仗义,总不能真的遇到事儿,就立刻做起了缩头乌龟。”

他的前半句话,出于太史公的“游侠列传”。没有列入国子学和府学的必修课目,却是全长安城年轻人最喜欢的篇章之一,几乎人人能从头背到尾。

大唐的年青人尚武,慕侠,即便是书生,也腰悬宝剑。长安城的年青人,更是仗剑任侠成风。民间甚至专门有一个名词用来描述他们,五陵少年。(注:京畿地区有汉代五座皇陵,所以,五陵少年特指这一代的年青人。)

小哥仨儿久居长安,是如假包换的五陵少年。

少年人身上所特有的光明磊落,仗义热忱,宁折不弯等优点,他们三个应有尽有。

少年人身上所特有的热血冲动,过于理想主义,和做事考虑不够周全等短处,他们三个也样样不缺。

所以,当骆履元的话音落下,屋子里的话题就不再是应不应该去漠北替韩华讨还公道,而是如何去?几个人去?才能保证最大的成功可能。

“车鼻可汗既然没有公造反,就不可能把路过的汉人全部抓起来杀掉。漠北物产不丰,据说茶团、麻布,以及锅碗瓢盆等日常杂物,都需要商贩从中原往那边带。我离开长安之后,在路上找个前往漠北的商队加入进去,肯定有机会抵达车鼻可汗所在的突厥别部。”为了让杜七艺和骆履元二人放心,姜简主动将自己的计划向两位好朋友交底。

“我跟你一起去,路上彼此有个照应,并且还能替你查缺补漏。”杜七艺摸了摸腰间没开过刃的书生剑,郑重承诺。

没开过刃的宝剑也是剑,大唐也不存在手无缚鸡之力的纯书生。大侠胡子曰所讲的故事里头,从赵国公长孙无忌,郑国公魏征,一直到永兴郡公虞世南,哪个不是上马能舞朔,下马提笔写文章?

“我也去!我擅长算术,子明扮商贩,我刚好给他做账房先生。”骆履元不甘人后,也兴冲冲地挥拳。

“你留下!”姜简和杜七艺双双扭头看向他,异口同声,“你年纪太小,力气也没长足……”

“别瞧不起人。我跟胡大侠学过刀术,他说我悟性很高。不信,明天咱们找地方比划比划。”骆履元大受打击,红着脸高声抗议。

然而,杜七艺却根本不理睬他的挑战。直接把他父亲骆博士搬了出来,询问他执意出塞前往漠上,会不会被后者打断腿。

顿时,骆履元就没了脾气,哭丧着脸沉默不语。

杜七艺说的乃是事实。骆履元虽然家境丰厚,其父亲却是没有品级的流外官。所以,家族里对他寄予的期望很高。如果他放着好好的府学不读,却打算跑去塞外冒险,只要敢当着他父亲的面说出来,即便不被打断腿,肯定也免不了屁股开花。

“小骆,我不放心我姐姐,七艺也不放心他妹妹。如果你也跟着去了漠北,谁来看顾她们俩。”不忍心骆履元被打击得太狠,姜简陪着笑脸,柔声商量,“所以,你留在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