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2)(1 / 2)

张骞回到汉朝后,兴致勃勃地拉着汉武帝讲述他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在此之前,汉朝的君臣们哪知道,在大华夏的西南边儿,还藏着有一个身毒国。

他在大夏国的时候,偶然看到了一些四川特产的邛竹杖和蜀布,就好奇地问了问小贩它们从哪里来的。

小贩告诉他,这些都是从大夏的东南方身毒国买来的。张骞一听,眼睛就亮了,心想:哇,这不正是咱开辟新航线的绝佳机会吗?

于是他回到汉朝以后,立马向汉武帝报告了这事儿,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咱们可以从四川南下,避开那些烦人的羌人和匈奴,直接通往身毒国和中亚诸国,岂不美哉?

汉武帝一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既能扩大政治影响,又能孤立匈奴,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欣然采纳了张骞的建议,还让他亲自去主持这事儿。

这就是《史记·大宛列传》里记载的“乃复事西南夷”。

过了几年,到了元朔六年(前123年),因为张骞出使西域、抗击匈奴的功劳实在太大,汉武帝又取了个“博广瞻望”的好寓意,封张骞为博望侯。

元狩元年(前122年),张骞派出了四支队伍去探险,从成都和宜宾这俩地儿出发,朝着青海南部、西藏东部还有云南境内前进,目标都是找到身毒。

这四路使者走了大概一两千里,就在氐、榨(也就是现在的四川西南)还有禹、昆明(云南大理那块儿)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卡住了,没办法继续走,只能打道回府。

当时,张骞派出的使臣更是到了当年庄乔建立的滇国。滇国还有个名字叫滇越,因为他们打仗的时候会坐在大象上,所以也叫“乘象国”。

使臣们还发现,蜀地的商人经常会带着货物去滇越做生意。

在这之前,西南各地的少数民族对汉朝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也难怪滇王和夜郎侯会好奇地问汉朝和滇国哪个更大。

从那以后,汉朝就更加注重和滇国、夜郎还有其他部落的联系了。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天,汉武帝命年仅二十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独自率领一万精锐骑兵出征匈奴。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第一次河西之战。

汉军在第一次河西之战中大获成功后,稍作休息,紧接着在同年夏天,汉武帝就派霍去病带领军队再次出击河西地区,还让合骑侯公孙敖一同前往,开始了第二次河西之战。

同时,汉武帝也派出了博望侯张骞和郎中令李广,率领一万多骑兵从右北平出发,去攻打左贤王部。

当时,李广率领四千多骑兵作为先锋部队,早早就出发了。

可张骞带领的大部队却没有按计划跟进。这可把李广坑惨了,他的军队往北走了好几百里,就被左贤王的四万骑兵给围住了。

面对这么多敌人,李广可没有慌,他特别冷静。先是派儿子李敢带了几十个骑兵冲进敌阵,让匈奴看看他们很好欺负。

其实这是李广的计策,就是为了稳定军心。然后,他让四千骑兵摆成一个圆圈,一起对外射箭,和匈奴军对射起来。

经过两天激战,李广的部队虽然死伤过半,但匈奴军也损失惨重,两边算是打了个平手。

好在最后张骞终于带着大部队赶来了,匈奴军一看打不赢,就撤了。汉军打了胜仗,回到京城。

不过,张骞和公孙敖因为没有按时会合,被判了死罪。后来花大量金钱赎罪,就被贬为平民了。

元狩四年(前119年),匈奴因为失去了河西走廊,只好向西北方向撤退。但他们并不甘心,还想着借助西域各国的力量跟西汉对着干。

汉武帝一看这不行啊,再任张骞为中郎将,让他带着300多名随员和一大堆金银财宝,牛羊万头,第二次出使西域。

张骞这次的任务可不轻啊,一方面要劝说跟匈奴有矛盾的乌孙国东归故地,这样就能断了匈奴的右臂;另一方面还要宣扬大汉的国威,让西域各国跟汉朝建立友好关系。

可惜,张骞到了乌孙国,正赶上他们内部乱成一锅粥,劝说乌孙东归的事儿就没能成功。

不过,张骞的副使们可没闲着,他们分别去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跟这些国家都建立了联系,让西汉的影响力一下子扩大了好多。

就这样,张骞他们带着乌孙国的几十名使者,在元鼎二年回到了长安。

虽然没能完成所有任务,但这一趟下来,西汉跟西域各国的关系可是拉近了不少,也为后来的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骞回到汉朝的第二年,就去世了。

他这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让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关系火速升温。

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汉使们踏着张骞的足迹,一路西行,居然跑到了今天的伊朗境内,还顺便拜访了安息国国王。

他们献上了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