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皇上万岁,世子万岁!(3 / 7)

南下打草谷。

这好不容易一年到头种那么点儿粮食,都被鎏金抢走了。

但是江南一带的百姓身上,可就不那么想了。

江南一带的百姓们想的就是别打。

你们辽东的忍忍呗。

抢你点儿粮食就抢你点儿粮食呗,你少吃点儿不就行了?

咋这么多事儿呢?

少吃两口饭会死吗?

那江南一带的人为什么会这么想?

还不是因为一旦朝廷要打仗了,那作为极其富饶的江南,必定是要被增收不少税负。

所以江南一带的人不想要辽东打仗。

反正被抢粮食,被鎏金掠杀的不是江南一带的人。

大家在大后方怕啥?

大家有吃有喝就行了,辽东管我屁事?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

其实要求真的很简单,就是自己有吃有喝就行了。

普通百姓是不会去多想,如果烈乾皇朝丢了辽东会怎么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也很少会去想什么国家荣誉的事儿。

特别是,只要不是异族来统治。

对于普通百姓来讲,皇帝都随便换。

这天下是姓陆,还是姓赵钱孙李这都不重要。

所以战争这东西,是很难动员全国,让全国都自发支持的。

除了战争发生的地区,其他地区的老百姓,就算师出有名,心里也不太支持。

这事儿就好像是地球刚建国那阵,这bj要拆城墙。

这不拆城墙就没办法建造新城。

这个时候,一帮吃饱了饭的学者都搁哪儿叫,不能拆哇,可不能啊,这些都是文化历史啊。

咱们可以在旁边建造新城哇。

这其他城市的普通人也是如此,也都是说不能拆哇,不能拆。

但是bj的百姓,那都要气死了。

不拆?

不拆个屁!!

赶紧踏马的拆!

不拆这城市怎么发展?

下个大雨,这城里面就开始涝了,垃圾到处是。

说不拆的,你们怎么不来住?

你们这么喜欢这些破砖头,那搬你家里去吧?

对于当年的拆城墙事情,可以去问一下当年的老人。

大家的对于这事儿的评价几乎是出其的一致。

拆了真可惜,但还好踏马的拆了。

所以说,这很多事儿都是针不攮你身上,你不知道疼。

永乐帝对于鲁西这边儿的民情激愤非常意外。

毕竟,这事儿跟鲁西挨不着哇。

一点儿都挨不着!

特别是,鲁西现在发展的这么好。

永乐帝在鲁西这么长时间,可都是亲眼看见的。

鲁西的人,有免费的房子,有完善的生活设施。

特别是工钱极高,平均比皇城的百姓收入都要高出最少五倍以上。

特别是不光收入高,又因为鲁西有各种各样的工厂。

所以各种消费品也是价格极其低廉。

在鲁西一钱银子能买到的东西比在皇城要多很多。

而且,鲁西还在兴建社区,以后家家户户都能有大房子,而且里面会配套学堂,医馆。

等各种各样的设施。

可以说,这鲁西百姓的生活是烈乾帝国中最优越的。

这现在不知道多少人都想要去鲁西享福。

按照道理来说,这鲁西的人是最不想要发生战争的。

最起码。

也不应该是鲁西的人出来请战,说上战场。

这就好像什么呢。

就好像烈乾帝国的上上个朝代,富颂。

尽管当时的富颂被北元压着打,并且,富颂向北元称臣纳贡,每年都要交纳大量的岁币。

一些有骨气的文人骚客,将领自然是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誓要王师北定中原。

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讲,却没那么大的想法。

毕竟当时的富颂实在是富饶,百姓的生活也实在安逸。

所以寻常百姓没什么想去收复失地的想法。

而现在烈乾帝国中,最舒服的鲁西人说要上战场,这实在是出乎永乐帝的意料。

但很快……

永乐帝便明白了什么叫民心所向。

很快,永乐帝便知道了,为何当初那工厂的厂长要踹门入民宅,自己那好孙子立马训斥。

现在,鲁西的所有人都感激陆远。

因为汉王世子的缘故,所以大家才过上了这样的好生活。

同样的,大家更害怕失去。

世子爷要是没了,那鬼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