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军事革新(1 / 2)

景炎二十三(公元1297年)刚新政一年的赵昺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东宋婆罗洲行省总督造反了,由于东宋朝廷远离的原故,导致婆罗洲总督心生反意,但好在他手中没什么像样的军队,最后被东宋朝廷出兵镇压。

这次造反事件之所以轻易镇压,多亏了之前赵昺对地方军事的改革,避免了地方总督过多的掌握兵权。

但这也不是什么长久之计,为了解决此事,他将赵启璋召回来,共同商议此事。

因为之前赵启璋将自己组建的情报组织,献给了赵昺,所以让赵昺对赵启璋很是倚重。

赵昺与赵启璋在皇宫中相互商谈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

之后赵昺就根据他们制定的方法,开始对军队的改革。

首先在中央组建中央禁军,禁军由十队共一万人组成,来源通过在各行省举办武举,此武举只通过武举力来选拔,和科举的武举分开,另称为“武比”。

武比不分中原移民还是土人都可参加,只要通过就可以在中央禁军中任职,如果在军中混个一官半职,之后也可以下到地方当一些官职,待遇是所有军队里最高的。

然后地方依旧延续之前的军政分离方法,但是要在军队中从一百人中增加一个随军主薄的职务,这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主薄平时不光要负责记录军中会议的情况和编写行军日志外,还需要每晚在军队训练后,到营中和士兵交谈,安抚情绪。

然后最主要的是教导他们忠君爱国的思想,而不是单纯的忠于带兵将军,但是打仗的时候,随军主簿不得干预将领的作战方案。

而随军主簿的来源,则由受过教育的老兵担任,在东宋开设军事学校,教一些有一定资历,而又忠君爱国的老兵读书写字,完成学习任务者,可以获得赏银,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有了随军主簿的存在,远征将领想要起兵反叛,或倒戈投降时,就多了一道保险丝,因为士兵不再是完全听命于自己了,效忠自己的基础是效忠国家。

之所以想到设置随军主簿,还是因为之前婆罗洲总督造反,那些士兵被他一骗,就立刻跟从他了,所以为了让这些士兵不被轻易欺骗,所以赵昺才想到这个方法。

随着军事改革,中央对地方以及军队有了较强的控制,各地也开始建立起了军事学校,以此培训随军主簿。

景炎二十四年(公元1298年)在东宋蓬莱一处场地,随着一声声“嘭嘭嘭”的响声,东宋工匠改造突火枪,而研发的火炮和火门枪就此诞生。

赵昺看着这些威力巨大的火器,非常高兴,下令工部抓紧制造和继续研发。

经过一年多的制造,东宋工部制作的一百多门火炮,被分别列装给了海军和陆军,海军方面,经过改造东宋工人将火炮与战船相连,使得战船从今以后有了更强的远程攻击方式。

而陆军方面,火炮被赵昺优先列装给了禁军,单独组建了一个火器队,用以加强军队的实力。

东宋的军队在列装火器后,更加强大,对蓬莱南部的探索和推进越发的迅速。

但是随着对蓬莱大陆的开发,东宋朝廷越觉得蓬莱是如此的巨大,根本不是东宋现在这些人口可以全部开发的。

于是乎为了增加人口,东宋开始从倭国,越南等地大量迁置人口到蓬莱,让这些人去开发蓬莱大陆。

景炎二十六年(公元1300年)东宋海外探索船队在蓬莱大陆东南方发现了一个大岛,探索将其命名为“新琉球”(今新西兰),之后探索船队继续向南,而南方却如北极一样越来越冷,最后冷到根本不能前进,后面探索队干脆将南方定为极寒之地,不可前往。

但当探索队将这种现象告诉朝廷时,有一些人却思考起来,为什么南方和北方一样越来越冷呢?但又为什么中间却很热,他们开始思考并研究起来。

景炎二十七年(公元1301年)赵昺为了促进军队的战斗力,决定恢复秦汉实行的“军功授爵制”,在战场上立功的东宋人,可以获得钱财赏赐,封地,奴隶等等,具体标准参考先秦二十级军公爵制。

当赵昺宣布此项决定后,朝廷中有些大臣立刻站出来反对道:“陛下不可啊,那先秦公爵不合礼数,在话我大宋太祖曾定下国规不可太过重用军事啊!”

赵昺听到他这样说,都被气笑了,当即用北宋灭亡,元攻南宋的事情来说道,最后那些大臣被怼到无话可说。

最后依旧按照赵昺的想法实行,在这之后赵昺认识到之前儒家那套方法对于现在的东宋来说,很不适用,必须想办法改变,但又不能操之过急,便先放下,去处理对香料群岛的管理之事。

之前东宋在香料群岛设立香料群岛行省,但随着対香料群岛不断的开发,总督控制的范围逐渐扩大,当地的总督上报朝廷说:行省面积太大,太分散,不利于管理,请求陛下可以减少一点管理范围。

赵昺在看到香料群岛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