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战时经济第二斧,对俄临时同盟…(1 / 2)

家祖左宗棠 白社桑落 1601 字 8个月前

进入工业时代后,两国之间的战争与国家的综合国力密切相关,国防、经济与国家动员组织能力有密切相关性。

1903年4月10日上午,左孝威宣布国家正式进入战争状态,暂时解散联合会议,成立最高指挥部、战时国民经济工业委员会、国家动员委员会3大机构管理军事动员、军工生产、经费筹措等战争关键事务。

战时经济这1概念还未在各国形成,而中国算是第1个吃螃蟹的。

简单来说,战时经济有5大要点:

第1,要有1个稳定的大后方,要不断巩固后方,保证前线的物资供应。

第2,多渠道、多方式地筹措物资经费,保障战争需要,解决战争经济问题,取之于敌、取之于民、取之于己。

第3,政府以强制的指令性实行重要物资统1收购和分配政策,根据轻重缓急安排生产和消费,保证战时需要。

第4,积极开展经济战,组织反封锁反掠夺的贸易斗争,打击敌人对己方的金融破坏,破坏和削弱敌人的战争经济基础,保护和增强自己的战争经济能力。

第5,在不违背国家主权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争取国际军事、经济援助。

战时国民经济工业委员会就要承担指导生产和物资分配的工作。

指导生产的问题其实不大,从洋务开始,无论是官督商办,还是政府调控,中国工业已经习惯了政府在其中的积极作用,而对于重工业更是如此,千年来的盐铁官营已经在思想上烙上钢印。

相比之下,物资分配更麻烦,自古以来,中国的战争模式就是上下割裂的,全民动员也好,物资管控也好,对于基层组织能力的要求非常高,最终能做到什么地步,不是1张嘴就能决定的。

另1方面,经过3年的宣传,沙俄的威胁也被大多数国人所熟知,在基层干部的宣传下,“收复失地,保家卫国”已经成为了全国上下的共识。

当函馆夜战的捷讯传来,瞬间就占据了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外国报纸中英国报纸吹嘘的最为厉害,称“这是1次伟大的胜利,我们的远东朋友击败了狂妄野蛮的俄国人!”

趁着这股热潮,战时国民经济工业委员会将战争债券推向了英国市场,第1轮债权总价值1500万英镑,约合中华元105亿元,后续将会视战争境况调整。国内的战争债券也开始发行,第1轮总价值12亿中华元。

在发行战争债券的同时,1份特殊的国债也被战时国民经济工业委员会通过了。

在两年前,由于基层治理尚未建立,中央为了维稳,对土地改革比较轻微,采取的是政府半强制收购地主土地,将其半价售与佃农和半自耕农,使其成为自耕农,并在增长中自发释放人力进入工业。

这样的举措虽然安稳,但问题也很大,占用了政府大量的资金,推行起来很慢,在赎买政策实行之前,便已经有人提出使用国债等抵押赎地款,但由于各种原因,暂时还没有实施。

到了如今开战了,左孝威准备推行该政策,接着战争的大义压倒国内的反对力量。

如今全国半数农田土地都在大中地主手中,雇农、佃农、半自耕农占据农民的70,佃农主要集中在江浙沪等地区,北方主体为半自耕农。

根据当初的土地赎买方案,土地改革将以9年为期,3年1轮,循序渐进完成对各省的土地赎买与分配。

第1轮先赎买8十亩以上的、第2轮再赎买5十亩以上的、第3轮赎买3十亩以上的。

如此拉长了改革时间,稳步推进,财政压力也会小许多。

对于这套做法,左念微心中是不认同的,战端1开,哪还有钱去搞土地公赎?

日本打日俄战争花了17亿日円,约等于17亿英镑,而中俄战争范围更广,其中的花费绝对不会比这个数字少的。

虽然左念微现在身在军中,不能干政,但假借他人之手还是可以做到的,庄廷器,这位曾经的财政顾问就负责为左念微完善并推动土改政策的实行。

左念微的提议,在现有的保守政策上,可以激进1些,使用国债抵押赎地款,并绑定战争与工业。这些国债可以以外东北的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战后兑现。使用强制手段将那群地主老财绑上战车。

至于怎么用强制手段,那还用问?

军警特这3个机构又不是吃白干饭的,战争时期宣布军管,杀鸡儆猴,基层干部负责安抚群众,只要百姓不乱,问题不大。

土改3板斧,该上第2斧了。

总之,政府要脸面,但军队那是国家暴力机构,军队配合基层干部推行该政策,对于不愿意配合的乡绅,发配边疆,武装对抗的乡绅,军警特直接上门,主犯枪毙,从犯发配西北。

剩下的人,只要是愿意配合的,移交地契之后,土地经营权转移可以放宽1到两个月时间,以作为缓冲。

除了发行这些债券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