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为什么从黄帝开始写呢?一是史料可查,二是继承顺序明晰可以确定。儒家强调正统性,所以不见得是黄帝丰功伟绩最大,但是黄帝家族把权力抓的很紧,三皇五帝、夏商周秦,都是黄帝的血脉。《史记》要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的正统性,或许还有很多优秀的统治者,会被司马迁故意不写,少写,或者把事迹挪移到黄帝身上。
人群是自然会产生首领的,需要树立崇拜对象,于是炎黄子孙就出现了,这种凝聚力由此而生。
家天下是从黄帝开始的,而不是夏禹的独创。中间尧舜的禅让,其两代接班人也属实不济,假使真即位,也恐遭遇杀身之祸,也可以看做是对自己后人的一种保护。所以儒家所推崇的秩序是集权统治,造就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听话,不愿意反抗,没有社会观,好管理。《史记》在人文教化方面功不可没,这也是中国人缺少民主精神的源头,觉得天下是帝王的,与百姓何干。
从黄帝开始,发现历朝历代的史料记载,对一些有所作为的帝王都会做或多或少的修饰、装点,用出身的不平凡来衬托天命神受,都是后世史官为了保住“饭碗”常用的伎俩,以欺骗世人,取悦统治者。
黄帝出身同样神奇,却身逢乱世。乱世是平凡人的噩梦,食不果腹,性命堪忧,可却是有能力者,有资源者,有野心者梦寐以求的舞台。
《史记》开篇写第一个事件就是“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 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有人群就会自动的拉帮结伙,团结互助,这就是政治。政治就是站队,就是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和压迫。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是不可改变的。生存资源是有限的,为了获得有限的资源,为了自身的生存,人类自然要选择站队,然后就是斗争。无论你身处何地,无论你的年龄有多大,从出生开始,直至离开这个世界,一选人站队,二善于斗争,是你要永远牢记的真理。
黄帝就是斗争中崛起的领袖,中国的历史是从斗争实践中产生的,不是神的旨意和安排。所以中国人会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了神的位置,用以统治和团结百姓。
黄帝此时是轩辕氏部落首领,趁机习用干戈,操练兵马,以征不享,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策略。以维护天下秩序的名义,以维护神农氏统治者的名义,征讨不来朝贡者。毕竟能参与战争的部落并不能是大多数,刺头总是少数的。黄帝只征不享,就稳住了大多数诸侯,并没有引起大家对黄帝的仇视。黄帝的野心刚开始并没有过于暴露,同时他的行为也会得到神农氏的支持。神农氏不费一兵一卒,就有人帮助收拾乱摊子,真是难得的好事。所以有了领导的认可,有了群众的认同,把几个刺头收服了,黄帝的威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从善意的动机来讲,黄帝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应该还有另一种动机,就是对权力的渴望。
在黄帝斗争崛起的过程中,遇到两个强劲的对手,炎帝和蚩尤。
炎帝看到黄帝有统一天下,取代神农氏的趋势,便对黄帝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结果以炎帝失败告终,并且认同了黄帝的统治地位,成为了拥护者。炎帝的部落作为一个大部落,对黄帝来说很重要。所以黄帝也给炎帝很高的声望,甚至名称都可以跟自己平起平坐,称联盟部落为“炎黄子孙”。这种标志性的口号,对内是一种团结的宣传的方式,对外则是一种统一的排外口径,稳定了内部之后的黄帝面对最后一个不愿屈服的对手——蚩尤。
当全部的部落都归顺黄帝以后,他并没有着急讨伐蚩尤,而是推广德行,求稳,让自己的政令顺达,稳定经济生产,提高思想统一工作,牢牢抓住军心、民心,稳定发展之后才战蚩尤,这是取胜的关键。如果他急于求战,很容易使刚结成的联盟功亏一篑,从这方面看,黄帝是有智慧的。而蚩尤因为选择跟错了人,最后身战而死,天下终被黄帝统一。
不可否认,《史记》记录的就是一部斗争史。无论我们的社会文化,教育导向,包括个人修养都强调和平,强调以和为贵,忍为高,但斗争的形式和需要却是一直客观存在的。
地球上,自从有生命以来,至今,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无论是族群内部为了繁衍进化,优胜劣汰,还是族群与族群之间,为了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源的掠夺,斗争一刻都不曾停息。俗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类身上的动物属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进化。
从微观来看,我们身体的细胞新陈代谢是具有生物性的有序的有关进化的斗争,再放大一些,社会当中,显而易见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无关多么亲密的关系,夫妻,父子,母女,都会有观念的斗争,大到宇宙星系之间的相互牵引、撕扯、爆炸……
可以说,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无时无刻都发生着斗争,有斗争是常态,没有斗争的环境是病态的。可是斗争的残酷让人类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所以大家又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