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道:“你既说,酿成己巳之变的原因有三,还有一个是什么?”
“另外一个原因便是朝廷裁汰了蓟州守军,酿成两次兵变。蓟军士气低落无心恋战。”陆延道。
“待到建奴兵临城下,被汰军则争为内应,开门迎敌。”
崇祯大怒:“顺天巡抚、蓟镇总兵是干什么吃的,竟然让这些奸贼开门迎敌!”
“朕要杀了他们!”
陆延道:“此非是上层军官之罪,应该加紧蓟镇一线防御才是。”
崇祯却是叹了口气,“这,这朕已经下旨裁汰蓟军了。”
“这,这只怪袁崇焕与順天巡撫王應豸,这两人言之凿凿各边镇均存在冗兵的问题,空兵虚饷。”
“这,朕会想办法补救!”
陆延知道崇祯的甩锅技能再次发动,裁撤蓟密永守军,虽然和袁崇焕有关,但说到底拍板的还是崇祯。
顺天巡抚王应豸完全是个背锅的。他奉命去调查冗兵的问题,而后也是他负责进行裁汰。
结果发生兵变,王应豸直接被下狱了,崇祯就换上王元雅继续执行裁汰,非常没有人情味。
崇祯也有些尴尬,转移话题:“那,那建奴入关之后呢?”
陆延道
:“崇祯2年10月,皇太极在归降蒙古人的带领下顺利从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进关。”
“北京城迅速戒严,同时号召天下兵马前来勤王。”
“最先到达的是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及其部下约4000骑兵。”
“赵率教首先到达三屯营,顺天巡抚王元雅拒绝辽军入城,理由是没有接到兵部命令。赵率教只好到遵化,但遵化守将总兵朱国彦依然拒绝辽军入城休息。”
“三天急行军350里的赵率教所部,饥疲交加,人困马乏,但在遵化城下又突遇数万后金军,奋起大战中寡不敌众,4000精锐骑兵全军覆没,赵率教当场阵亡。”
“遵化城只守了一日,便告破。”
赵率教是可以与满桂齐名的良将,就如此潦草的死在了遵化城下........
实在可悲可叹!
《明史》的评价是:观辽左诸帅,委身许国,见危不避,可谓得死所者与!于时优恤之典非不甚渥,然而无救于危亡者,庙算不定,偾事者不诛,文墨议论之徒从而挠之,徒激劝忠义无益也。
赵率教的死完全是明末朝廷吏制的败坏........
而拒绝赵
率教入城的王元雅也算不得逆贼,王元雅曾经派兵救过赵率教,但可惜不顶用。
建奴灭了赵率教之后立即围攻遵化城,王元雅不肯降,自缢于敌楼,全家殉难。
崇祯听闻王元雅以大吏失城,连赠恤都不给.......
而另外一位总兵朱国彦,在建奴围城之时,副将朱来同等携家潜逃。国彦愤怒,榜列诸人姓名于通衢。积资尽散部卒,而后自杀殉国。
“而此时,听闻建奴入关的消息,各地勤王大军纷纷赶来。”陆延道。
“袁崇焕也尽起辽东兵马,入关勤王,几乎是放弃了辽东的防御。”
崇祯紧皱眉头:“袁崇焕真是愚不可及,岂不知围魏救赵,攻敌必救的道理!”
陆延差点被气笑了,崇祯竟然认为只要去攻打盛京,就能让黄台吉回援。
不过想想崇祯人菜瘾大,乱指挥,导致数次战役大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他会说出这话了。
陆延道:“建奴老巢盛京营建不过数年,又怎么能与北京城相比呢!”
“原来如此!”崇祯恍然大悟。
陆延继续道:“袁崇焕调遣关宁军在迁安,永平等地布防,自己率军进入蓟州。”
“蓟州城小无法支撑大军所需粮草物资,而且袁崇焕有信心自己一家即可守住蓟州,对各镇军队并不信任,仓促间的战场协调是个大问题,一起行动反而降低辽军的整体战力,遂将勤王大军分散至顺义、密云、三河等地,分开布防。”
“黄台吉并不正面与关宁军主力交战,而是避实击虚。在探得顺义地区驻扎着宣府和大同镇的军队之后,知道这两阵军队实力不如辽镇,立即派军队奇袭,迅速得胜。”
“而后率大军顿兵北京城下,广渠门之战,明军与建奴鏖战数小时,拼杀数十合,虽身历险境,但终于击退敌军。”
“然而建奴同时攻击德胜门。此时驻防德胜门的是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
“侯世禄兵溃,满桂独战,城上兵发大炮,将满桂兵误伤殆尽,满桂被迫退入城中休整。”
“黄台吉率军攻城数月,大肆劫掠京畿,这才带着财宝奴隶离去。”
陆延没有说的是,崇祯因为偏听偏信中了黄台吉离间计,将袁崇焕下狱。还胡乱指挥,导致满桂战死,明军精锐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