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双战线,法律与战争(十一)(1 / 2)

文明破晓 绯红之月 1060 字 9个月前

调整1个战区的兵力安排,或者说放弃整个缅甸,是非常重大的决定。看着英日联军司令劳伦斯中将通过电报与伦敦进行着忙碌的联络,石原心中感慨之余,又觉得伦敦方面或许会否决劳伦斯中将的决定。

此时的战况紧急,石原没空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英军身上,他开始与联军中的相关部门沟通起日军在吉大港地区的兵力布置。以石原对战略的理解,英军能守住英属印度,有效击败中国军队对印度的进攻,就是战略层面的胜利。

作为英日同盟中的1员,日军并没有在缅甸与印度的漫长边境线上当救火队的理由,只要日军能够在吉大港为中心的孟加拉湾地区抵挡住中国军队的进攻,就充分尽到了作为盟友的义务。

除了完成战役与战术层面的支持之外,石原也不介意在战略层面给与英日联军司令部支持。至于英国驻印度司令部是否接受,或者接受到什么程度,都是英国方面的选择。石原觉得自己既没有理由非得以赢得这场战争为目的,也没有理由非得以达成某种结果为目的。

石原相信英军必然在缅甸彻底失败,缅甸的地形并不适合装备大量火炮的大兵团作战,民国国防军采用的轻步兵才是河川纵横森林密布的缅甸战区最有效的作战方式。

劳伦斯中将同样很清楚缅甸的局面,他并不责怪仰光司令部遇到的挫败,而是向伦敦提出尽快增加救援部队的要求,这就是以进为退。伦敦的老爷们根本不在乎前线官兵,他们在意的是英国本土的民意反弹。

‘如果想守住仰光,需要至少5万的英国本土军队。20万民国国防军包围了3个英国师,我们需要投入最少10万英国6军,才能发动解围。前线的英国6军数量只有1个师……’

劳伦斯中将熟练的向伦敦方面解释了现状。这都是实情,虽然英国准备派遣总数50万的英国6军到印度作战。当下在印度的英国6军数量不到15万,15万6军中,有6万6军被中国包围。需要英国6军前去解围。

这些大实话发送到伦敦后,伦敦方面暂时没有回应。劳伦斯中将觉得自己已经无所谓了,在出发前,他已经向6军部说明,自己要做的是守住印度。不管6军部的那帮人怎么明示暗示,劳伦斯中将都表示,‘我只能守住印度’。

6军部并没有立刻回电,劳伦斯中将知道此时肯定有其他将军收到了电报,但他并不在意此事。早在同意接受此次命令之前,劳伦斯中将就向6军部表示,他只能确保印度。对面问询的6军部副部长询问到:“那么缅甸呢?”

劳伦斯中将答道:“愿上帝保佑英国。”

说完这话,劳伦斯中将才想起,这是tm美国佬习惯的‘上帝保佑美利坚’的变种,这是劳伦斯中将在欧洲大战最后几个月里指挥美国军队的时候,从美国佬嘴里学到的话。

但是劳伦斯中将并不后悔,如果有人愿意去拯救印度,那就让那些人去好了。毕竟在那些人看来,缅甸只是英属印度的1部分而已。在劳伦斯中将看来,缅甸只是英国与法属印度支那的缓冲区,这个缓冲区曾经是中国的附属国。

当伦敦方面陷入沉默,劳伦斯中将并没有丝毫的畏惧。如果有人前来接替自己的职务,劳伦斯中将丝毫不觉得意外,也不会有任何抵触。毕竟,伦敦那帮老爷们的看法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过大。

不过劳伦斯中将想错了,6军部将最新消息送到英国首相鲍德温阁下面前,鲍德温首相并没有立刻打开。到现在为止,鲍德温首相感觉自己累了。

何锐政府的态度不难理解,如果何锐止步于统1中国,英国可以用各种理由孤立中国。但何锐现在的选择却是直接破局,与英国开战。而何锐的目的并非是夺取印度,而是要与英国开启谈判。

在谈判前制造谈判的机会,本是英国的长项,而且屡屡成功。当何锐政府采取同样的手段来对付英国的时候,鲍德温首相才明白了,当年被英国用这种手段压迫的国家领导人有多么的憋屈。

1时间,鲍德温首相生出了自私的愤怒。从1840年到现在,86年过去了,英国更换了大概20届政府,为什么过去20届政府积累的结果,偏偏要鲍德温政府来承担?何锐这家伙为何不能等到鲍德温政府下台后再展开军事行动?

鲍德温上台的时候,目标只是为英国偿还战争借款,根本没有入侵中国的打算。可过去86年中,唯1没有考虑从中国捞取好处的鲍德温政府却不得不背起以前的债务。

英国6军部却丝毫不提会鲍德温首相的心情,6军部长继续追问道:“首相阁下,请您指示。”

听到这话,鲍德温心中极为不快,连6军部都敢逼迫首相,把本该6军部承担的责任推到鲍德温面前。可鲍德温落入6军部的全套里。现在鲍德温的所有命令都会成为6军部的借口,那么鲍德温就绝不能让6军部如愿以偿,成功甩锅。

“此事就由6军部来决定。”鲍德温首相命道。

从政治上来说,6军部做出决定,就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