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1月3日。本该是袁世凯的登基大典的第三天,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在京城举办了一场酒会。除了同盟国之外的各国驻华公使都参加了酒会,当莫里循抵达会场的时候,就见会场里已经满是宾客。
见到莫里循进来,已经有人迎上来问候。莫里循知道对方想问什么,果然,大家感兴趣的是在战争中被迫取消的袁世凯登基大典会在什么时候举行。
莫里循苦笑着摇摇头,“哦,我已经不是大总统的幕僚。大总统怎么决定的,怎么可能通知我。”
询问的人并没有放弃,而是追问道:“难道您就没有一点消息么?”
就在此时,朱尔典的侍从过来低声对莫里循说了几句。莫里循正好摆脱了麻烦,跟着侍从向里面走去。
在一个小房间里,朱尔典正在等着莫里循。门一关,外面的嘈杂声就被隔绝在外面。朱尔典递给莫里循一杯酒,询问起莫里循与袁世凯接触的事情。莫里循用力摇摇头,“阁下,我已经放弃了与他的合作。真的难以想象,一个有这么久从政经验的大人物竟然能做出这么拙劣的政治举动。”
朱尔典公使笑道:“你对我们的朋友未免太苛刻了,莫里循。我们朋友的部下是怎么看这件事的?”
莫里循想着袁世凯的部下,突然脑海里冒出了何锐的模样,让莫里循自己都有些讶异。
就在此时,朱尔典继续说道:“我认同你的看法,我们的朋友只怕无法通过这次的考验。你认为谁会是北中国的下一任领导者?”
莫里循整顿了一下思路才答道:“我认为段祺瑞与冯国璋两位先生是最可能接过大总统职位的人。”
朱尔典的看法也差不多,便继续问道:“南方呢?孙文先生能够统合南中国的势力么?”
“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很低。虽然孙文先生拥有很高的声望,但是当袁世凯大总统被迫退出政治舞台的时候,南方的督军们可不会采取选举制度。”
朱尔典公使明显对这话很有感觉,露出了会心的笑容。细细的品了一口酒,朱尔典公使问道:“您认为中国还有其他可能成为未来领袖的人选么?”
“我暂时没看到有这方面的人。”莫里循答道。
“我听说您专门前往关外见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年轻人。”
“阁下,那的确是一位很有趣的年轻人,和他交谈的时候我甚至会怀疑我身处伦敦的大学里面。”
见莫里循对何锐很有兴趣,朱尔典有些好奇,“一位学者型的军人么?”
“用学者描述他并不太合适。我感觉自己好像看到一位年轻的拿破仑。”
“哦?竟然可以给他这么高的期待?”朱尔典笑道。
莫里循脸上露出了爽快的笑容,“我希望上帝不要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此时有人叩门,莫里循起身打开房门,就见门外站了一位军官。朱尔典介绍道:“莫里循先生,这是信任驻华武官瓦里斯中尉。中尉,这位是莫里循先生。”
莫里循与瓦里斯中尉握手后,向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告退。此时舞会已经开始,一对对男女在舞场中翩翩起舞。莫里循在旁边找了个座位坐下,至少不会有人在这时候跑过来问东问西了。
点了根烟,莫里循抽着抽着就有点失望。即便自己用了比较夸张的描述,依旧没能让朱尔典对何锐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是说,英国方面不太可能对何锐进行接触。
作为一名政治掮客,莫里循期待英国政府对中国本地人才有更多关注。然而英国驻华公使们对此兴趣有限,他们的注意力基本都放在中国已经出名的人物身上,也不知道该把他们的这种做派看做是傲慢或者是怠惰。
此时一位绅士端了两杯鸡尾酒走到莫里循面前,莫里循收回不知不觉间完全伸展开的腿,以免挡路。然而绅士却停在莫里循面前,“能坐下么?”
莫里循虽然不知道这位绅士是什么人,但是他一头浓密蓬松的金发有点令莫里循想起一个人。
绅士坐下后把一杯鸡尾酒递给莫里循,莫里循接过之后谢了一声,就等着绅士先开口。
“我的堂弟约翰逊在信里提过莫里循先生。”绅士做着介绍。
这下莫里循明白过来,就问道:“约翰逊先生离开四平了?”
“不,他说莫里循先生很认同四平督军何锐先生,所以就留在四平看看有没有商业机会。又一个劲的缠着我,让我给他些订单。”
“请问阁下是……”
“在下卡梅伦,在新西兰总督阁下那边效力。”
两人聊了一阵,莫里循才知道卡梅伦把一份小订单给了约翰逊。这让莫里循很是不解,“卡梅伦先生为何不在新西兰寻找供应商?”
“哦!”卡梅伦一脸夸张的不屑,“您知道的,殖民地的那些工人都是懒鬼,五个人干活只怕需要三名监工。”
莫里循轻笑一声。这话虽然有些夸张,至少是对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