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感触的是夏无拘。
他自小接受儒家的教育。
而陈秋所说的这句话,正是暗合儒家的思想。
“攘外必先安内。”夏无拘喃喃的念叨。
这句话虽然精简,但却非常符合儒家的思想,顿时让他有种醍醐灌顶般的感觉。
是了,治国正当如此!
他瞬间就有了对这句话的认知和理解。
这句话乃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一位宰相所说出来的,那名宰相也是儒家弟子,自然是暗合儒家的思想。
王焕也是同样的眼睛一亮,这句话不单单是点名了兵家的精髓,儒家的思想,和法家同样有着点拨的含义。
这句话精简至极,却暗合了治国之道。
他抬起头,看着身穿衮服,头戴通天冠的陈秋,心中忽然升起一个荒谬的感觉。
难道,真的是天意吗?
难道,他真的是上天送来的皇帝吗?
感觉到自己的这个想法,他随即摇了摇头,把这个想法抛出脑外。
不!绝不是!
陈秋不过是一老农而已,只不过是坐在了那个位置上,用皇帝的思想去考虑事情,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感悟,绝不是上天送来的什么皇帝!
他的眼神坚定,对于陈秋,他一直是虚以为蛇,但是从心底里,他却是不承认这个皇帝的,因为在他看来,除了大夏皇的血脉,无人有资格坐在这个皇位上。
但是今日听陈秋所说的话,他暗暗的握紧拳头。
既然一介老农都能如此,那么换成是自己呢?
若是自己坐在了那个位置上,又……
这时,陈秋的目光扫了过来,他慌忙的低下头,呼吸顿时急促了起来。
这个念头一经升起,就一发不可收拾的在他心中泛滥成灾。
见到陈秋笑而不语,王烈心中一个咯噔。
“陛下,这句话,难道是您想出来的吗?”
陈秋看着不敢置信的众臣,“这还需要想么?我大夏不是一直就是这么做的吗?攻伐诸侯国的时候,我等齐心协力,先是扫平国内的阻碍,接着才是征战天下,这不就是攘外安内吗?”
他哪里知道,众臣惊讶的绝非是陛下能够说出来这句话,而是都能够感受的出来,这句话当中,包含了极为浓重的儒家思想。
陛下不是最厌恶儒家的吗?
这个想法在所有的朝臣心中升了起来。
淳于贞顿时老泪纵横,他跪了下来,“陛下,原来您对儒家的思想有了这么深的感悟,臣不如也!”
他的话,让所有的朝臣感到震惊。
但是更令他们震惊的还在后面。
淳于贞叩首,“陛下,儒首孔乙己,率儒门弟子,尽数归夏!”
三公九卿,皆都是无意识的张大了嘴。
他们听到了什么?
儒门要归于大夏?
这样的消息,不单单是他们震惊,便是让天下人知晓,都会感到震惊的。
儒门是什么?可以说,天下的读书人当中,有八成都向往成为儒门的弟子。
儒门也是当世唯一一个,能够跟法家抗衡的学派。
即将被立为太子的夏无拘,便是儒门弟子。
这样的消息,远比陈秋所说的攘外必先安内要来的震撼。
陈秋淡淡的点头。
这是他和孔乙己早就商议好的事情,只是趁着今日这个机会,说出来,通告天下而已。
“儒门归夏,乃是天大的好事,传朕旨意,封孔乙己为太子太师,淳于贞为东宫詹事,另赏纸张百刀,赐金着万。”
淳于贞当场激动的不能自己。
东宫詹事,相当于东宫的宰相,詹事府是属于太子的一套班子,类似于小朝廷。
他本就是太子的老师,东宫詹事之职,并不能让他如此失态。
让他激动地是那百刀纸张。
一刀纸为百张,百刀就是一万张,一张纸大概在一匹布大小,能够写下一本书绰绰有余!
现在的一本书,可不是一卷竹简。
一卷竹简又被成为一卷,一般来说,数卷乃至十数卷才是一本书,合计字数大概在数百到数千字之间。
一万张纸,足以让他们誊抄数千本的书籍!
这可比什么藏书百卷家财万贯要来的实在多了!
更何况,现在制造纸张的技术,只有陈秋才有,即便是孔乙己索要,他也只是给了一刀左右的纸张。
现如今,城外的作坊中,纸张已经堆积如山了,可以慢慢的往外面放货了。
众臣们大多都是来自于各个学派,纸张这东西,陈秋并没有藏着掖着,宫中也很常见,但他们也只是用纸张写奏疏之类的,用过了纸张,他们当然知道这种东西对于诸子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