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陈寡妇走后,许永明往厨房里走,“做什么好吃的?香的很。”
张小雅有些不高兴,脸色不好看:“隔壁的饭更香。”
许永明正色道:“小雅,我跟你是一家人。咱们住一起一天,也是一家人。哪里有去别家吃饭的道理。”
张小雅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去菜园拽把蒜苗回来。我做回锅肉!”
许永明麻利地去了菜园,青白的蒜苗拽了一大把。绿油油的水汪汪的,这才叫新鲜,城里超市买的菜,哪里比得上这个?
张小雅的手脚很麻利,煸炒的油汪汪的三层五花肉,投进去切成段的蒜苗,瞬间激发了香味,不过几下就起锅了。
太香了,许永明吞了一口口水。张小雅又炒了青菜,花生米,还给他端来了一壶自家做的米酒。
回锅肉、花生米……还有一壶酒,这小日子太舒服了。
吃完饭,张小雅收拾好,就回屋做衣服去了。咔嚓咔嚓,手脚很利索,不多时,一件时髦的外套就做了出来。
虽然是手工缝制的,但还掐着腰,挺有设计感的。张小雅穿上那衣服,身材真是没说的,该瘦的地方瘦,该胖的地方胖。
许永明点头:“这衣服太好看了。”
丽丽拍着手跳起来:“嫂子你穿这衣服,就是村里最好看的!”
张小雅有些脸红,脱下了衣服:“太招摇了,还是收起来吧。”
许永明伸手一拦:“怎么招摇啊?很好看。”
张小雅脸色一抹难色:“下地干活,穿这么好干嘛?”
许永明说道:“以后你可以不干活了。想做点什么,我给你钱你去做。”
张小雅摇头:“咱们农民,不干活吃什么?拿什么换油盐?还是得下地。”
见劝不听,许永明也就不劝了,他现在还在爬坡,暂时保持现状吧。等以后赚了大钱,再给张小雅找出路。
她愿意回家就回家,不愿意回家给她点钱做生意都行。
想到这里,他又有了一股子责任。
晚上,三蹦子来了:“明哥,收地笼不?”
许永明拿着几个桶:“走,你也提几个桶跟着一起。”
三蹦子提着桶,放在板车上。下地笼的河沟子离家很近,一会儿就到了。
地笼都是满的,收一笼,就满满的一桶子:黄鳝、泥鳅、杂鱼,活蹦乱跳的,看的喜人。
“明哥,这得有两百斤了吧?晚上再下一笼,估计至少四百斤。这卖出去不少钱!”三蹦子喜不自禁,一边收拾鱼获,一边说道。
许永明淡淡地说:“我说过了,市场可能饱和,光有货有什么,得卖出去才算完。明天还得找销路。”
三蹦子点头:“怪不得我爹说,明哥脑子活络,让我跟着你干!你指哪儿我打哪儿。”
许永明跟着收拾好了大桶,放在板车上:“明天你守摊,我出去推销。”
他问道:“三蹦子,你怎么不自己弄地笼,自己赚钱?”
三蹦子似乎很有自知之明:“明哥,我没那个脑子,做点直活还行,你让我去吆喝,我没那能耐。”
许永明笑了笑:“好。明天我先吆喝,牌子一立,你就称东西,收钱。弄好了我再走。”
三蹦子点头:“那好!”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小贩摆摊吆喝,有的人就能做的好,有的人拉不下那个脸,即使拉下脸了,那吆喝出来的效果就是不一样。
哪怕你是个学霸,也不一定能做个合格的小贩。
夜里四点多,又收拾了一次地笼,果然有四五百斤的样子。
还好,今天有自行车在前面,倒也没那么费力气。
还是天刚亮就到了,可是这次开张生意却不大好。果然是市场饱和了。
想买黄鳝尝个鲜的,这两天时间一过,该买的人都买了。
到了早上七八点的样子,三个多小时,也不过买了四五十斤,还剩那么多,看着发愁。
三蹦子叹口气:“明哥,今天要卖不出去,明天恐怕就得死不少。太多了,缺氧啊。”
三蹦子慌张,但许永明却淡定:“怕什么,我骑车去别的地方看看。你继续守摊子。”
说话间,许永明已经骑车出去了。
他专门找县城的商业街,就看到一个“红宝石大酒店”,外面看起来很高端。
80年代的大酒店,也就只有四层,跟后世没法比,但也是这条街上最靓丽的风景了。
他骑车自行车,文质彬彬的感觉,门口的门童远远迎过来,招呼道:“抱歉同志,您要进去用餐吗?今天我们这里包餐,不接待。”
许永明这才看到,门上有xx会议的字样,便解释:“过路的,我进去讨口水喝。”
80年代民风淳朴,过路的人要点水喝,谁都会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