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为什么大部分人抓不住机会(1 / 2)

第二天一大早,三蹦子过来喊他:“明哥,上工去吧?”

许永明摇头:“不去了。你也别去了,跟我一起去下地笼,挖黄鳝卖吧。”

三蹦子直摇头:“那东西谁买啊?挖出来有什么用?”

“我又不会吆喝,不会叫卖。怪难为情的。”

许永明终于明白,为什么改革开放之初那么多机会,可大部分人还是抓不住。大家不是不勤劳,只是缺了胆识。

只要没逼到饿死的份上,大部分都在过的一成不变的生活。有修河堤的活儿,再辛苦也稳定。

他知道,多说无益,也许自己做出什么了才好说:“好吧。那你去修河堤,我去挖黄鳝。”

农闲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喜欢编一些竹制品,许永明家里就有一堆。

“哥,你干嘛去?”

“走嘛,我去下地笼逮黄鳝。你去不?”

“去,我去。”丽丽蹦跳着跟上了。

许永明从家里拿了一些竹编的地笼,趁着早上人少,在河堤里下了地笼。

丽丽也照猫画虎,胖胖的小手将地笼下去,可爱极了。

农村的孩子,没有那么金贵,三四岁就下地干活的,不在少数。

一大早,媳妇就出去下地了。他看着家里的水缸没了水,转身就去挑水。

足足跑了五六趟,才将缸里的水挑满。

丽丽嚷着肚子饿,他就将剩下不多的米煮了粥,给丽丽吃了,自己才吃。又将家里的地面打扫了一遍,里里外外拾掇的干干净净。

没办法,上辈子他就喜欢干净清爽的环境。人可以穷,但不能邋遢。

到了下午,太阳落山了,他带着丽丽去看地笼。

好家伙,地笼里到处都是黄鳝,还有几条溜了出来。

他有些后悔,早知道多下一些,或者中间来收一趟地笼,也许收获会更多。

丽丽跟在他后面,用肥肥的手指捏着黄鳝,将黄鳝往桶里放。可惜那些黄鳝滑不溜手的,“噗呲”一下就掉了下来。

“丽丽,快抓!”许永明叫着丽丽。

没想到妹妹越是着急,小小的胖手越是捉不到。一急之下,小姑娘竟然“哇”一声哭了起来:

“呜呜呜,抓不到。”

许永明心疼地抱起妹妹,“哦哦”地拍着,“没事没事,跑了就跑了。”

也许是许永明的安慰起了作用,丽丽扬起小脸说道:“哥,你不打我吗?”

许永明心疼地问:“为什么要打你啊?”

“以前我做了错事,你都打我!”丽丽委屈巴巴,眨巴着眼睛看着许永明。

许永明笑了:“那是哥不对。你还小嘛,犯错也是允许的,不能随便打的。”

丽丽笑了,随后气鼓鼓地鼓起了嘴:“哥,你以前怎么没这么好……”

见小朋友又要哭起来,许永明安慰道:“好了,别哭了。等哥哥卖了这些黄鳝,马上给你买糖吃。”

忙了许久,许永明将黄鳝收拢到桶里。

两个桶,足有一百来斤,没想到收获这么多。他意识到,得立即卖出去,否则缺氧,在桶里闷死了就不好了。

他从父母家拉来板车,将两桶黄鳝放在车上,用绳子牢牢固定住,就往县城出发了。

丽丽看着许永明:“哥,你去哪里?”

“我去县城卖黄鳝。”

丽丽可怜巴巴:“哥,能带我一起去吗?我没去过县城。”

许永明很发愁,丽丽才四岁,肯定走不了太远,那就得坐在板车上,等于给自己增加负担。

可看着孩子那期待的眼神,他不忍拒绝,狠狠心:“好,上来吧。”

丽丽梗着脖子:“不,我自己走。”

小样,还挺倔的。好吧,让小丫头自己走,才四岁而已,走累了,她就会求着坐车。

可是,从村里到县里,走路足有二十多里地呢,许永明没想到,这小丫头还真的跟上了。

而且,到了上坡地方,小丫头竟然还在后面推着车。

那肥短的小腿,拼命推车的样子,许永明看了又是心酸,又是心疼。

一个孩子竟然尝尽了生活的苦,真是造孽。

许永明感动的心里一阵阵温暖。这样的好孩子,不培养可惜了。以后一定要让丽丽好好读书。

看她那个倔强不服输的劲儿,也能做出一番事业。穿越之后,第一个收获,就是丽丽。

到了县城的大街上,已经下午四点多了,在县城最大集贸市场,晚市已经开始了。

现在改革开放都快十年了,有些脑子活络的人,已经想办法挣外快了。县城最大的集贸市场上,晚市摆卖的品种相当丰盛。

不过,没有一个人卖黄鳝。

也是,这个时代,家家都缺少油水。黄鳝这东西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