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辉祖和李景隆两人从小就有大儒教导,自然理解宋隐说的那些意思。
宋朝的武将,成为文官随意摆布的棋子,他们想着就火大,却也万般无奈。
如果有了军校,武勋和军户就有了希望。
打天下离不开武将,守天下更不能缺了武将。
不能因为太平盛世就丢失了武将传承。
徐辉祖看着宋隐,“姐夫也是文臣。”
宋隐脱口而出,“我是武侯!”
徐辉祖愣住,“看我糊涂了,还请姐夫见谅。”
朱棣当即询问,“你们觉得军校怎么样?”
“皇上英明,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座军校,更是整个大明武将的福音。”
“皇上隆恩,天下武勋和军户对皇上必定无比感激。”
“没错,文有学堂,武有军校,大明肯定万古长存。”
徐辉祖和李景隆真心奉承。
朱棣满意点头,“由你们两人负责军校如何?”
“我们?”
徐辉祖和李景隆愣住了。
“没错!”
宋隐轻轻颔首,“现在大明就只剩你们两个武勋国公。”
“而且你们的领兵才华,深得武将信服。”
“你们回去后,物色一些经验丰富的将领,再选拔一些优秀将士到军校深造。”
“微臣遵旨!”
徐辉祖和李景隆连忙应下。
朱棣继续,“咱会从朝鲜调回一些官员,教导学员读书识字和术算。”
“多谢皇上!”
朱棣转头看向宋隐,“宋师觉得军校首期招多少人?”
宋隐直接开口,“军校共有学堂三十间,每间能容纳六十人。”
“所以,一千八百人就行。”
“如果每间学堂多坐些人,扩招到两千五百人也行。”
朱棣皱了皱眉,“从军区里抽调出两千五百人进军校,各军区统领,肯定跟咱哭诉,就先选拔一千五百名。”
“是,皇上!”
徐辉祖和李景隆连忙点头。
朱棣想了想,“你们先去看一看军校全貌,三日后给咱一份军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如何教学构思。”
听此,徐辉祖和李景隆暗自叫苦,也只能拱手行礼。
“微臣遵旨!”
朱棣点了点头,然后往前走。
宋隐快步跟上,一边走一边介绍。
朱高炽和徐辉祖他们,好奇地边走边听。
听了片刻,更加满意。
教学大楼、宿舍、藏书阁、军械库、校场,每一样都不输于国子监。
甚至比国子监功能更加齐全和规范。
宋隐在建造建筑物方面,才华同样横溢。
看了一圈后,徐辉祖和李景隆两人心里都有了新的想法。
回去后,他们立刻行动起来。
现在,大明朝国公,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就剩下徐辉祖和李景隆两人。
他们两人都没有被朱棣毒打过。
而且他们,在军中威信极高。
同时,他们跟宋隐关系又非常密切,把军校交给他们相当合适。
宋隐回府后没有过度关注军校的事情。
而将重心放到铜鼓岭一众作坊内。
即便朝堂上,因为军校吵得石破天惊,文官武将大动干戈,都跟宋隐没有关系。
这就是没有实质官职的好处。
除此之外,宋隐还关注了一下农场试验田。
有时还跟朱高炽两人,畅聊邮局未来发展业务。
反正宋隐对这些事情最是在行,而且不触及朱棣底线。
朝堂上,文武官员吵了将近一个月,也渐入尾声。
其实,军校公布以后,文官也知道军校已经板上钉钉。
加上建军校也没有花朝廷一文钱。
皇上铁了心要建军校,谁拦得住?
看到武将激动兴奋的神色,文臣就知道。
可是,他们气啊!
皇上竟然瞒了他们那么久,直到军校建成,才告诉他们。
他们如此无法拿捏皇上,所有文臣都心生恐惧。
事实上,朱棣早就对文臣不满,正好借这个机会狠狠教训了他们一下。
武将虽然吵不过文官,但也会耍赖,最后把文官气得七窍生烟。
说什么文官,如果有本事,耍嘴皮子没用,有胆就去讨伐鞑靼和瓦剌好了!
又嘲讽文官,有能力就像宋大人那样,给大明朝研发出更多有用的神物,让一众文官哑口无言。
最后,话题偏得不知跑到何处,直到边关送来紧急军报。
“鞑靼草原已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