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汇报火车进程,九节车厢,一节运送四百人!(1 / 2)

一直以来,朝臣都以为,国企是为了提升大明经济而诞生的产物。

想不到还有储备及培养人才的作用。

如此一来,再杀几个贪官,再株连一些官员,也不用担心官员不够用的问题了。

朱标却是思索片刻后询问,“宋大人,本官记得,国企中的许多官员,都是由商人担任吧?”

“这些商人身份的官员,有能力治理地方吗?”

朱标这么问,显然问到了点子上。

国企里的官员,通过科举招进来的还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由商人担任。

朱标质疑的就是这部分商人的身份的官员,能否胜任。

面对朱标的疑问,宋隐微微一笑,“没有什么不合适,这些原先是商人身份的官员,进入国企后,经过多年历练,已经成长起来。”

“他们没有学子那般书生气,也没有只学会了理论却没有实践经验的弊端。”

“让他们去治理州府,他们会把整个州府当成自己的生意去经营,经济自然会稳健发展。”

“而且商人的优势就是圆滑,最擅长与人打交道,所以即使是受到淮西一派影响力极大的州府,相信他们都能游刃有余。”

“因而臣认为,让他们去各州府补缺,是最恰当的人选。”

宋隐说完,朱标赞赏的直点头。

如此一来,朝廷在补充新鲜血液时,就没有那么多顾虑。

将会得到很大程度杜绝那种德不配位,力不从心的情况。

毕竟按照旧的体制,通过科举甄选官员的办法,根本无法保障官员体系正常运转。

宋隐的办法,既能随时为大明官员体系补充新鲜血液,又能保证派遣的官员经验和能力两者都兼备。

这样的结果,让朱元璋和朱标都非常满意。

“很好,那就依照宋大人所说,各部门做好协调,内阁尽快审核,没问题后立刻下发调令。”

“王尚书,由你们工部负责的纺织业,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朱标看到解决了官员紧缺问题,心中高兴,立刻进行下一个问题。

前段时间,朝廷重心都在设计李善长等淮西勋爵身上,顾不上其他事务。

听到询问,工部尚书王雄当即站了出来,“回殿下,棉花种植和增加养蚕规模,这些都已经落实下去。”

“负责纺织业加工的国企,已经调试出一批原料,正在进行加工,不出一周,就能生产出上等布料。”

“从目前的原材料存量来看,除了自给自足,出口都没有问题。”

王雄介绍完,朱标顿时眼睛一亮。

大明生产出来的物品,如果能够大量出口,不但能够提升经济水平,还能让大明有更足的底气。

朱标在宋隐的熏陶下,现在已经明白发展自有产业的重要性。

更明白大明想要不受制于人,就必须有自给自足的实力。

“不错,希望很快本宫就能看到成果。”

“另外,已经在建的工程,要加快建设速度,尽早投入使用。”

朱标跟着宋隐学了那么多年,基本上明白了大明的发展方向。

无论是建设还是生产,都要出成果才行。

各地工程波及很多部门,听到朱标这话,各部官员都连连点头。

朱元璋此时也忍不住询问,“宋隐,铁轨工程什么时候可以完工投入使用。”

相较于其他国事,朱元璋再执着于铁轨工程。

毕竟能够日行千里,也就意味着离他征战草原的日子就不远了。

朱元璋设想的征战草原,可不是以前的那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被动应战和防御。

而是对草原上的蒙元朝廷,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如此一来,可不是一个镇北军就能完成的。

如此大规模的北伐,除了镇北军外,还需要快速集结其他军区配合。

大部队开拔的速度,甚至能影响到一场战争的胜负。

所以铁轨火车能否运行,至关重要。

宋隐自然知道铁轨工程的重要性,也时刻盯着。

所以朱元璋一问,他立刻就能回复,“回皇上,铁轨工程已近尾声。”

“现在各处火车站点已经进行试运用,再试验一段时间,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

“由于材料所限,所以火车只建了九节车厢,其中六节车厢是客运,三节车厢是货运。”

“考虑到火车的重任是输送军队,所以车厢都建到了极限,最大限度地容纳更多将士。”

“也就是说,一节客运车厢可以容纳的人数是四百人。”

别看宋隐现在介绍时,听起来没有什么感觉。

但是一直都由宋隐掌控的整个铁轨工程,其中用料及修建技术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