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取呢?”裴三娘又问道。
丈夫李岱苦笑一声道:“我给你举个巧取的例子吧!通天二年,凤阁侍郎王方庆献出他十一代祖王导,十代祖王羲之、王荟,九代祖王献之、王徽之、王珣,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王家一门二十八人的墨迹珍本十卷献给了女皇帝,女皇帝赏玩数年后加宝饰锦,还给了王家,这就是巧取。”
“既然还了怎么叫巧取呢?”
李邺忍不住道:“娘,还的是临摹件,真品留下了。”
裴三娘瞪了丈夫一眼,“你说话不说清楚,我怎么知道?”
李岱连忙赔礼解释道:“娘子有所不知,这种流传了十几代人的祖传宝物怎么可能主动献出,必然是女皇帝施加了强大压力,不得不献出,最后他们也知道是赝品,还得装模作样到处炫耀,感谢天子恩德。”
裴三娘皱眉道:“那我就不懂了,既然当今天子巧取揽翠阁的宝物,邺儿被迫献出,天子又装模作样做了点什么呢?”
李邺笑了笑道:“娘说得没错,为表彰我主动献宝,他装模作样给了两样东西,祖父的爵位由父亲继承,明年开春后,父亲升迁为礼部侍郎。”
裴三娘眼睛一亮笑道:“这个装模作样我倒是很喜欢!”
揽翠阁宝物和她没关系,她才不关心,但丈夫升官获爵,才是她最关心的大事。
李岱却高兴不起来,原本由大哥继承的爵位给了自己,天子随口一言便挑起了大哥和自己的仇恨。
天快亮了,天子李隆基正在更换大朝冕服,准备参加一年一度的新年大朝。
这时,高力士将一本清册放在天子面前,“陛下,这就是揽翠阁藏物清册了。”
“东西在哪里?”李隆基问道。
“东西还在宝记柜坊七号仓内,但已完全被老奴控制了。”
他又将一份李邺写的献宝书呈上,“这是李邺给陛下的献宝书,写得很好!”
“写了什么?”
“他说至珍重宝,藏于民间易湮灭消亡,应藏于宫廷宝地,江山社稷,千万年永存。”
“一个小马屁精!”李隆基呵呵笑了起来。
“还有陛下赐的十件宝物他不要!”
李隆基倒有点意外,“为什么?”
“他说藏宝中有王羲之的《葬贴》,若不拿,他不甘心,若拿了,陛下又不甘心,所以他索性都不要,陛下,这孩子能成大器啊!”
李隆基眯眼笑了起来,这孩子确实有大智慧,很会说话,明明自己是夺财,却被他说成了求雅。
李隆基翻到书画目录,
李隆基早就盯上这件宝贝,既然李邺没有钻空子把它拿走,大方地留给自己,李隆基也不得不有所表示。
他笑了笑道:“这孩子如此善解圣意,这样吧!朕给他实封,西域诸国,他可任取一城为食邑。”
中唐的爵位说值钱也值钱,说不值钱也确实一文不值,起因就是唐中宗李显的滥封爵位,异姓王一大堆,三公四爵更是多如牛毛,虽然经过李旦和李隆基的大力整顿,但有爵位者还是很多,使爵位含金量大大降低。
爵位在平民百姓眼中很尊贵,但在高官眼中又不值一提,事实上,朝野早就公认,官比爵重要。
爵位是否值钱主要还是在于是否实封,如果封爵旨意中只提爵位,不提食邑,或者只提食邑若干,这就表示是虚封。
实封就不得了,唐朝规定亲王食邑一万户,郡王食邑五千户,国公食邑三千户等等。
当然,这只是上限,实际上不可能真给你这么多,比如张九龄在开元二十二年被封始兴县伯爵,被实封四百户食邑。
而伯爵的食邑按规定是七百户,张九龄只得到四百户,说明七百户只是上限,没说一定要给伱七百户。
所以,李隆基说西域诸国众多,李邺可任取一城为食邑,这句话就很有一点意味深长的意思。
天子当然不会胡乱开口,就看李邺怎么去理解这句话的深意。
简单说就是,你要想得到天子赏赐的食邑,首先就得灭国,化国为州,化城为县,最后才能化县为食邑。
新年大朝在含元殿举行,前来参加大朝的官员太多了,足有五千余人,不光在长安的大大小小官员都来了,还有从京畿道、关内道、河东道、河南道、陇右道等等地区的官员都赶来进贡各地特产。
就算其他道州太远来不了,也必须由驻京进奏院作为代表,进献贡礼。
大朝结束后,还有新年百官朝宴,主要天子宴请是五品以上朝官,其他低品小官、虚官和外地官就不用参加了。
天还没有亮,长安城各大街上已是一片灯火辉煌,上万金吾卫士兵们手执巨大蜡烛站在各条主要大街上,长安城被照如白昼,又被称为火城。
这是每年正月初一的盛况,五千余名官员身穿朝服,头戴官帽,整齐地站在丹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