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转移矛盾(1 / 2)

然而这种不会让大秦伤筋动骨的判断,其实相当简单粗暴。

略做思考以后,秦始皇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这种实力对比实际上是建立在大秦和草原在人口,国家组织和综合实力层面上的简单对比。

但这种对比实际上是忽略了两个政权间内部矛盾所带来的影响。

实际上,哪怕秦始皇作为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位大一统皇帝,相对于后来的皇帝来说,他的执政经验无疑要浅薄许多。

可即便如此,他仍然能够靠自己的谋略和眼光总结出一些作为皇帝的经验。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大国和小国的博弈永远不能只看双方的纸面实力。

因为对于大国来说,他所要考量的事情永远不只有消灭小国这一项——甚至可以说在大国和小国的博弈当中,把小国打败,永远不是大国需要第一考量的目标。

而违反直觉的是,在双方的博弈过程当中,实际上大国需要优先考量的其实是如何维系自己内部的稳定。

毕竟像大秦这样体谅的国家,外部威胁的确已经很难对他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只有内部矛盾才会让他炸开。

而这也意味着大国在与小国的博弈当中往往只能发挥出一小部分的力量。

而对于小国来说,只要其全民上下已经意识到他们需要共同面对来自大国的压力和威胁,他们就有可能众志成城,团结起来,避免不必要的内斗。

如此一来,他们只需要考虑应该如何抵挡大国的一小部分力量,而不需要考虑怎么样才能将大国彻底消灭——或者说这从来不是小国需要考虑的问题。

然而在中原和草原的博弈当中,大秦作为大国实际上和传统意义上的大国还是差了一点。

而草原政权作为小国却要比传统意义上的小国强大许多。

这意味着由于内部问题,大秦很可能只能调动一小部分力量去对付来自整个草原的威胁。

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避免草原和大秦之间的斗争,致使潜藏在阴影之中的六国贵族鱼列渔翁得利,这实际上才是大秦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想到这里,秦始皇开口询问道:

“子婴,虽然草原上的胡人的确无法对大型造成伤筋动骨的威胁,可一旦他们做大,与大秦之间还是免不了一场龙争虎斗的。”

“到时候你要如何保证那些埋藏在阴影当中的六国贵族余孽不会出来渔翁得利呢?”

“甚至这么说吧!万一那些就六国贵族的余孽和草原上的胡人里应外合,一起对付咱们大秦,那你又该如何做呢?”

外有强敌,内有内患?

面对这个问题,如果子婴只是一个生活在古代的普通人,或许他真的会纠结很久,甚至一辈子都无法回答。

可对于来自21世纪熟悉现代政治的子婴来说,这却是一个闭着眼都能够回答的简单问题。

外部强敌和内部忧患,如果这两个问题单独存在的话,或许还真会给大秦带来不小的困扰。

可如果内忧外患同时存在的话,那反而不是什么坏事,而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了。

子婴说道:

“皇爷爷,要怎么做?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已经在商君书中说过了吗?”

商君书是商鞅针对自己变法所书写的一本说明书,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了大秦官员的必读书目。

秦始皇年轻的时候也曾无数次翻阅过这本书,对里面的内容不说是倒背如流吧,至少也算是历历在目。

然而,面对子婴的回答,秦始皇一时却想不到有哪句话能够回答眼前的困境。

看秦始皇沉默不言的样子,子婴知道,自己还得继续说下去,把问题的关键给挑明白。

于是他说道:

“皇爷爷,看来你已经知道问题的答案了?皇爷爷对于商君书的理解果然出神入化啊,孙儿佩服。”

听到自家孙儿的话,秦始皇的额头上不禁流出一点黑线。

他清楚自家孙儿实际上是在奉承自己,给自己面子而已。

可是做的这么刻意,在秦始皇看来还是怪尴尬的。

好在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秦始皇倒也没有绷不住。

他看着子婴,一言不发,静静等待着这个孩子的回答。

只听子婴说道:

“皇爷爷,既然您已经知道了问题的答案,那您觉得输毒于外这个问题的答案如何呢?可否解决大秦当前的问题?”

输毒于外?

听到自家孙儿的这个回答,秦始皇的眼眸突然闪烁出一抹精光。

是啊,自己刚刚怎么没有想到呢?

输毒于外,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计策。

要知道当初商鞅变法刚刚开始的时候,秦国内部私斗成风,乡野之间不同的村落经常为了水源和一些别的其他原因打的尸横遍野。